李素环代表: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_中查包養国网

【连线代表委员包養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改包養網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这让我们更加振奋。”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南王庄瓜果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素环代表表示,村民对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有很高的期盼,政府工作报告给他们指明了方向。

目前村民们对农村的环境要求越来越高,人居环境改善既是提升乡村面貌的具体表现,也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李素环代表带领合作社成员在西瓜品种创新和品质提升上不断下功夫,每年都会研发新品种,并从中选出优质品种进行种植。如今的南王庄村,年轻人主动回乡当起了瓜农,人均年收入可达20万元以上。目前,清苑包養区已形成以南王庄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7个乡镇、76个村庄的西瓜特色产业种植区,全区西瓜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量达60万吨,年产值达16亿元。

为了让更多人学习农业技术,2023年,李素环代表开始在短视频平台直播授课。“我直播是为了传播技术,让农业有前景、农民有奔头,很有意义。”李素环代表说。

李素环代表建议,加大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政策支持,与群众意愿和需求“零距离”对接,激发村民的包養網主人翁意识,共同建设美丽家乡。

(记者 耿建扩包養 陈元秋)


“带查包養着大家一起科学种田,我信心十足!”(我的家乡我建设)_中国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本土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重点加强村党组织书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全面提升农民素质素养,育好用好乡土人才;要引进一批人才,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让其留得下、能创业。

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印发《“我的家乡我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组织在村农民和在外老乡共建、共治、共享美好家园,促进人才、资包養網金、技术下乡,汇聚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力量。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广大干部群众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看准了就抓紧干,能多干就多干一些,推动发展活力勃发奔涌。撸起袖子,建设家乡,也正当其时。本版今起推出系列报道“我的家乡包養網排名我建设”,探访各地各类人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故事,敬请关注。相关新媒体内容欢迎在“人民网+”客户端观看。

——编者  

要找徐淙祥,就得到田间。试验田里,徐淙祥蹲下身子,捏了把土,边搓揉,边感受土壤湿度。

摊开手,掌心布满厚实的老茧,一张口,是地道的方言。70岁的他,在安徽省阜阳市太包養網 花園和县旧县镇张槐村种了一辈子田,是个种粮大户,在当地远近闻名。

2022年夏收,小麦平均亩产超800公斤,再创新高。徐淙祥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汇报丰收的好消息。

2022年6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徐淙祥回信。信中指出,希望种粮大户发挥规模经营优势,积极应用现代农业科技,带动广大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一起为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这让他倍感振奋、激动不已,“我们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带着大家一起科学种田,我信心十足!”

“不下地,就吃不下饭”

轰隆隆,无人机在麦田上空盘旋,在飞手操控下,沿着预先设定的航线来回穿梭,不一会儿,追施氮肥就已完成。“有了植保无人机,施肥效率就是高!哪像过去背着大水桶、手持喷雾器,忙活一天都抵不上这机器一小时干的活儿。”站在田埂上,指着无人机,徐淙祥高兴地说。

谈及与土地的缘分,在老徐看来,是刻进了骨子里。

生于农家,长在乡村,读书的机会,他倍感珍惜。高中毕业后,徐淙祥却回到家乡种地。这个选择,让周边村民心中犯起嘀咕:好不容易出了个高中生,还有机会成为一名小学教师,舍了“金饭碗”不要,偏要地里刨食,是个稀罕事。

“我就想着能有一天,粮食实现高产,通过种田,大伙都能吃饱饭。”徐淙祥坦言。

凭着满腔热情,他从农业科技书入手,边学习,边实践。揣着一把放大镜,拿起一个记录本,徐淙祥一头扎进田里,用“笨办法”,观察天气变化,记录作物生长状态。遇到不懂的地方,就向农学院的专家请教,琢磨如何种好小麦。

从风速到雨量,从植株高度到叶片颜色,老徐家中,如今摆满了一个又一个本子,写得满满当当。正如他所说的,日积月累,才能找到作物高产的规律。

老徐种田,有股韧劲儿。冬天,地冻天寒,麦苗都被薄雪盖住,有道人影,却在田里若隐若现。仔细一瞧,正是徐淙祥趴在地上,举着放大镜观察冬小麦分蘖。接过千亩高蛋白大豆丰产栽培实验的担子后,眼见豆苗长势喜人,没想到,遇着洪灾,水淹了田,急得他团团转。他当机立断,带上家人,扒沟抢排积水,三天三夜都没合眼。那一年,因天灾,不少农户大豆减产,老徐的千亩试验田却喜迎丰收。

近日,趁着天气晴好,农机手驾驶着自走式喷杆喷雾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喷洒药剂进行除草。这不,一大早,放心不下的老徐就赶了过来,沿着田埂来回踱步,时不时抬头瞧瞧农机手作业。本不用他亲自上手,可对徐淙祥来说,这样看着才心安。

大豆开花、玉米抽穗、小麦拔节,无论何时,田间都能看到老徐的身影。手不闲,脚不停,徐淙祥拼了命,和土地结缘,与粮食为伴。就像他常念叨的那样,“不下地,就吃不下饭!”

“良种配良方,农机搭农艺,咱是科学种田”

打小,徐淙祥就有个梦想,盼着育出优良品种,念着增加粮食产量。

通过杂交逐年选育,由他培育的“太丰8号”小麦新品种和“太丰6号”高蛋白大豆新品种接连出炉,近10年,徐淙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豆品种4个、小麦品种2个。

作为种粮大户,徐淙祥流转了1230亩地。300亩是试验田,比对30多个农作物品种长势,开展肥料减施增效试验,其余900多亩则是用作规模连片推广示范。

虽是老农人,却有新办法。秋收时节,老徐的田采用的就是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玉米大豆混合套种的新模式,既能体现玉米边行优势,还可以发挥大豆固氮作用,提高土地产出率,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

“良种配良方,农机搭农艺,咱是科学种田!”为了改进土壤镇压效果,老徐用上了安徽省农科院改造后的新型播种机,果然土壤更加保墒,麦苗越发生机勃勃;作物缺水不用担心,只需在自走式喷灌机上设定好喷灌水量,点击按钮,便能实现自动浇灌;施肥打药,也有诀窍,不同于以往人工背负的喷雾器,使上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施药后,一天能完成300亩地,机动灵活,效率还高……

田间观察设备,同样从放大镜变成了高科技,建起农作物病虫疫情田间监测站。智能型虫情测报灯、小麦赤霉病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农作物病菌孢子自动捕捉培养系统……坐在家中,连上软件,轻触手机,从光照强度、土壤水分到气温气压、虫情病害,一目了然。

农民挑上“金扁担”,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翅膀”,新技术、新理念加持,粮食丰收更有保障。徐淙祥耕种的田地从几十亩发展到了上千亩,小麦单产不断刷新纪录,他对土地的热情却不曾消减,始终如一。

“农技推广,得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

遵循天时变化,把准农田命脉,徐淙祥总结出了不少经验。

既有通过麦苗形状判断长势的“小麦生产变化大,苗期掌握三耳朵”,又有讲述田管技巧的“拔节追肥不宜早,免得倒伏减产多”。老徐依据自个儿多年的种植经验,把小麦、玉米、大豆栽培技术,归纳成一个个通俗易懂的顺口溜,汇编成册,免费发给村民。

对当地农户来说,这可是高效种粮的一大法宝。“这些办法,真管用!都是他几十年里琢磨出的经验,跟着学,照着干,粮食产量提高不少。”这本册子摆在了种粮大户王韶山的案头,提起老徐,他连连称赞。

许多农户把徐淙祥家当成“作物医院”,一旦发现苗情问题,立马找他“寻医问药”,常能“药到病除”。“农技推广,得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在老徐看来,新技术要分享给更多人,才能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

早在10多年前,徐淙祥就牵头成立了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租赁入股,代管耕种。合作社还与种业公司、面粉企业签订合同,种源、销路全都打通,帮助本村和周边许多农民成功脱贫致富。

精心种、科学管,大伙齐心加油闯。2022年9月,县里成立种粮大户协会,徐淙祥当上了理事长。协会现有会员600多名,依照乡镇区位划分服务片区,每月例会答疑。从哪些品种产量高,到什么叶面肥效果好,种粮大户在一块儿你一言我一语,种粮积极性越发高涨。

近年来,更让老徐高兴的是,孙子徐旭东大学毕业后,返乡当上新农人,帮着他一起打理田地。95后徐旭东在农村长大,丰收季,大半夜,全家人一起守在田间,生怕出现差错的日子,是他儿时最深刻的记忆。

实验室里,小徐是研究员,摆弄着从试验田里收集的上千份不同品种的小麦样本,认真测算小麦茎、穗、叶的干物质转化数据;试验田里,他成了农机手,操作设备施肥打药,样样拿手。对徐旭东来说,投身农业、服务农民,在向下扎根的过程中,他也找到了向上生长的那股劲儿。

直到如今,土地仍让徐淙祥魂牵梦萦。他心中最美的图景依然是一簇包養簇苗,青绿、壮实,在希望的田野上,拔节生长,倏然金黄。

擘画鹭岛新画卷——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厦门实去九宮格私密空間践”_中国网

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

行走在厦门,人们总会与美景不期而遇:筼筜湖白鹭翩跹起舞,鼓浪屿绿树红瓦交映,五缘湾海天浑然一色……

“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习近平总书记对厦门充满感情,珍惜这里的一草一石。当年,从来到厦门市工作,到担任福建省领导,再到后来在中央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对厦门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一系列部署,已结出累累硕果。

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30多年来,鹭岛儿女牢记嘱托,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系统治理、久久为功,以高水平海洋生态修复助力高质量发展,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

锚定长远目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家森林城市……这些美誉,都是属于厦门的。但厦门的美,却并非一直如此。

2024年1月24日,游人在厦门鼓浪屿沙滩上游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1985年,国务院批准将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这年夏天,习近平同志风尘仆仆从河北正定南下厦门履新,担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彼时的厦门,虽然是个沿海城市,但市容市貌很旧,有人形容“厦门像一个美丽的姑娘,却穿了一身破旧的衣裳”。而污染严重的筼筜湖给厦门人摆出了一道难题:如何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经济发展一定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吗?

习近平同志经过深入调研思考,对这一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我来自北方,对厦门的一草一石都感到是很珍贵的。”

“能不能以局部的破坏来进行另一方面的建设?我自己认为是很清楚的,厦门是不能以这种代价来换取其他方面的发展。”

方向明确,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最爱月斜潮落后,满江渔火列筼筜。”筼筜湖,原先是深入厦门岛的内湾渔港,“筼筜渔火”是厦门历史上的八大景之一。

这是2024年1月24日拍摄的厦门筼筜湖及周边城市景观(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经过围海造田、筑堤围湖,筼筜港变成了近乎封闭的筼筜湖。工业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水体发黑发臭,周边百姓叫苦不迭。“筼筜湖何时不再黑臭?”当地群众发出了治理筼筜湖會議室出租的呼声。

“筼教學筜湖要治理,截污、清淤、建污水处理厂,哪样不是硬骨头?那时候厦门刚设立经济特区,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太难了!”81岁的张益河是筼筜湖治理的亲历者之一,见证了筼筜湖从污水溢流、鱼虾绝迹到鸥鹭翔集、重现光彩的巨变。

1988年3月30舞蹈教室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了一场专题会议,主题就是加强筼筜湖综合治理。

在这次会上,厦门市成立了筼筜湖治理领导小组,明确了“市长亲自抓治湖”“市财政今明两年每年拨1000万元”,并创造性地将治湖方略总结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方针。

“投入1000万元是什么概念?这相当于当时厦门一年基建投入的十分之一。”张益河感慨,“筼筜湖治理,开始动真格了!”

截污处理,祛除“病根”——环湖周边工业企业全部关停、外迁,修建污水处理厂和实施环湖截污等工程,通过改造分流污水管和污水泵站以及多处排洪沟沟口,提升湖区水质。

搞活水体,畅通“经脉”——技术人员因地制宜,创造出“引潮活水”技术。通过建设西堤闸门和导流堤,利用自然潮差,引西海域海水入湖,搞活水体。

清淤筑岸,根治“顽疾”——污染物经年沉积,淤泥不清,水质难保障。筼筜湖开始大规模清淤,淤泥处理后筑岸,堆起湖心岛,不仅因此改善了水质,还大大提升了防汛能力。

1992年,筼筜湖上迎来一场久违的龙舟赛。“那天,厦门市民聚集在筼筜湖两岸,不仅为比赛欢呼,更为筼筜湖的治理成效鼓掌。”张益河回忆说。

30多年来,厦门历届市委、市政府遵循习近平同志确立的工作方针,接续开展五轮筼筜湖综合整治工作,共投入资金约20亿元。

如今的筼筜湖水清岸绿、鱼翔浅底,被称为厦门的“城市会客厅”,市民和游客流连湖边,看候鸟翩跹,尽享生态之美。

2024年1月24日,市民在位于厦门筼筜湖边的南湖公园开展娱乐活动。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筼筜湖是厦门生态环境之变荡开的第一朵涟漪。从当年那次综合治理专题会议开始,36年来,厦门渐次开启了西海域、五缘湾、环东海域、杏林湾、马銮湾等湾区综合整治及九龙江等流域协同治理,从山顶到海洋开展全域生态修复,铺展开一幅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厦门画卷”。

路径清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按照总书记当年的嘱托,我们坚持在山上绿化造林,才有了现在的绿水青山。”谈起习近平同志两次来到军营村的情景,71岁的高泉国老人记忆犹新。

这是2024年1月26日拍摄的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位于厦门市最为偏远的西北部,海拔近千米,曾是厦门最贫穷的村庄之一。20世纪80年代,为了炒制茶叶、发展茶产业,村民们纷纷上山砍伐森林,山上成了一片片光秃秃的“癞痢头”。

1986年,习近平同志来到这个山村,经过一番深入调研,给当地提出了要多种茶、多种果,保持水土不流失的要求。

让高泉国想不到的是,时隔11年,已经担任省领导的习近平同志再次来到这个偏远的山村,进一步提出:“多种茶、种果,也别忘了森林绿化,要做到山下开发,山上‘戴帽’。”

“山上‘戴帽’”就是限制人为乱砍滥伐,而“山下开发”则是利用当地高山地理条件,发展多种特色生态农业。

坚持绿化造林,把绿色资源作为发展资源。村里生态环境好了,高山茶的品质更优,再不愁销路。村里开起了农家乐、民宿,发展了星空营地、拓展基地等,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的军营村,潺潺溪水穿村而过,山上茶园满目青翠,成了游客们争相打卡的“网红村”。

从在厦门治理筼筜湖,到在省里工作期间提出“生态省”建设,再到后来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路走来,习近平同志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逐步深化,在中华大地生根开花。

“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深有感情。离开福建以后,我也一直关注福建。在这里工作期间的一些思考和探索,在我后来的工作中仍在思考和深化,有些已经在全国更大范围实践了。”2021年在福建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

放眼未来,以历史担当谋划长远发展——

在厦门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主持编制了《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这个发展战略,是我国地方政府最早编制的一个纵跨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在其中,习近平同志深深思考这座城市的永续发展之路。

这份在近40年前制定的战略,专设了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专题,并将良好生态作为厦门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这在全国开了先河。

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

在厦门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至今看来都十分先进的理念。

到省里工作后,习近平同志依然牵挂着厦门的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提出厦门要实行跨岛发展战略,成为生态省建设的排头兵。

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同志始终对厦门充满深情、寄予厚望,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厦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厦门的发展理念之变、发展方式之变指明方向。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36年来,厦门以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共建共享生态城市,探索出一条促进人海和谐的生态文明实践路径。

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

厦门市是一个典型的海湾型城市,全市陆域面积169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仅333平方公里,尤其是厦门岛更是以158平方公里的面积承载了全市近一半人口。长期以来,“地少人多”的市情,决定了厦门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大,航运、养殖、旅游等各种用海矛盾突出。

2002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厦门城市规划由海岛型向海湾型转变的思路。

落实这一重要指示要求,厦门市2002年以来相继开展海沧湾(西海域)、五缘湾、杏林湾、同安湾、马銮湾等5个湾区综合整治与开发工程,打造环绕厦门的“美丽蓝湾”。

这是2024年1月24日拍摄的厦门杏林湾一带湿地景观(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全市海域养殖退出25.8万亩(约172平方公里),推动传统渔业生产转型升级,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空间,取得良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6年来,厦门坚持系统治理,营造优美海湾人居环境。根据全市海域“湾中有湾”的特点,在国内沿海地区率先提出湾区综合整治理念,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上累计投入1056亿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海湾型城市。

2024年1月24日拍摄的厦门马銮湾生态三岛公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每到周末,位于厦门西海域西北端的马銮湾生态三岛公园和南岸带状公园里,前来休闲的周边居民络绎不绝。他们有的席地野餐,有的放飞纸鸢。偶有鱼儿跃出水面,尾鳍荡开粼粼水波,便会引来摄影爱好者快门“咔咔”作响。

在马銮湾湾区内,类似的“口袋公园”并不鲜见,总绿地面积超过4平方公里。马銮湾环湾岸线形成了“万株凤凰木、千米花廊、百景共赏、十里花道”的亮丽风景线,生态与景观兼备的城市自然系统逐步形成。

很难想象,这片人在景中、景在海上的湾区美景曾经“鱼塘密布、泡沫翻天”。“20多年来,我们通过退垦还海、流域治理、生态补水等方式,完成了马銮湾的生态修复工程。”马銮湾新城片区指挥部常驻副总指挥蔡德进说,如今的马銮湾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大于50%,已成为厦门市民和游客新的“网红打卡点”。

因海而生、凭海而兴、与海共荣。36年来,厦门坚持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沙则沙、宜湿则湿,正着力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全域保护治理大格局。

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地察看红树林长势小班教學和周边生态环境时强调:“红树林保护,我在厦门工作的时候就亲自抓。党的十八大后,我有过几次指示。这是国宝啊,一定要保护好。”

红树林,素有“海上森林”“海洋卫士”之称,具有极高的生态服务价值。如今,漫步厦门环东海域的下潭尾红树林公园,一片片红树林枝叶繁茂,如同一块块镶嵌在海面上的翡翠。然而,这片近85公顷的人工红树林,是在消失20多年后才得以重现这片海域。

2024年1月23日拍摄的厦门市翔安区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回忆起20多年前的下潭尾,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教授杨盛昌感慨说:“那时候,人来了都会被海水的臭味熏走。”由于盲目围海、无序养殖,这片海域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当地原生的红树林一度消失殆尽。

2005年,在厦门市政府的委托下,厦门大学红树林科研团队开始在下潭尾种植试验林。经过10多年的持续努小樹屋力,终于让这里的红树林重新扎根繁盛起来。如今,这里的动植物多样性显著提升,更是成为了市民和游客亲近自然的海洋科普教育基地。

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曾两次到访下潭尾公园,对这里红树林保护和复种“印象非常深刻”,并将其作为典范在世界各地的演讲中多次引用。

“厦门是属于祖国的、属于民族的,我们应当非常重视和珍惜,好好保护,这要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好。”在厦门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从全局高度提出切合厦门实际的具体措施。

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体现在海里,根子在陆上”。36年来,厦门历届市委市政府通过系统治理、协同治理,打通上下游、协调左右岸,不断塑造厦门生态“高颜值”。

在厦门五缘湾栗喉蜂虎九宮格自然保护区骑马山片区,一只栗喉蜂虎雄鸟(右)给两只雌鸟喂食昆虫(2023年5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位于厦门岛外的翔安区大宅村,历来是被称为“风头水尾”的干旱缺水地区。这里的村民却发展起了火龙果等种植产业。

记者看到,村民家里厨房、厕所、洗涤用水等原本直排海湾的污水,统一被集中净化处理,处理后的尾水顺管道流进村旁的几个池塘中。在这里,多种水生植物持续净化水体,远程控制智能灌溉系统从这里抽取水源,浇灌村里火龙果田。

“通过将污水‘变废为宝、吃干榨净’,我们收获了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等成倍的效益。”大宅村村民、火龙果种植户陈海云高兴地说,“水质好了,小时候池塘里常见的田螺这几年又多起来了!”

厦门在海洋生态保护过程中注重“关口前移”,推进流域治理、城市和农村污水治理、入海排放口整治等,严控和削减陆源污染物。着力扩大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推动全市污水处理能力与自来水供水能力相当;推动全域治理农村污水,完成1216个自然村的污水提升治理……

经过持续努力,全市海域环境质量不断向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流域国控和省控断面、小流域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入海排放口水质达标率达到99.3%,“蓝天白云、清水绿岸、碧海银滩”成为厦门的亮丽招牌。

36年来,厦门人在实践中认识到,改革创新是破解海洋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中矛盾问题的强大动力,坚持改革创新、树立制度的聚會力量,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把“依法治湖”作为筼筜湖综合治理20字方针中第一条,探索了以法治理念、法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

厦门始终坚持法治先行,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1994年厦门获得经济特区立法权以后,制定的第一部实体性地方法规就是《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

此后,厦门先后出台《厦门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等30余部与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保护有关的法规规章。2003年组建起全国首支有行政编制的海洋综合执法队伍,建立了海上联合执法的机制,进一步筑牢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方位法治保障。

2024年1月25日,工作人员在厦门西堤海上环卫码头吊运海漂垃圾(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从被动污染治理到资源有偿使用和建立生态保护补偿赔偿机制,从单一环境保护到建立生态环境市场化治理机制,从部门各管一摊到“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建立,厦门的多项改革经验逐步在全国推广。

天蓝海阔、水清岸绿,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夜晚到处是灯火辉煌。习近平总书记称赞道:“如今,海风海浪依旧,厦门却已旧貌换新颜。”

绘就崭新画卷: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

“30多载春风化雨,今天的厦门已经发展成一座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新经济新产业快速发展,贸易投资并驾齐驱,海运、陆运、空运通达五洲。今天的厦门也是一座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17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向全世界推介这座“高素质、高颜值”之城。

一城春色半城花,万顷波涛拥海来。

五缘湾位于厦门岛东北角,这里的湿地公园是厦门最大的湿地生态公园之一。公园里,三五成群的黑天鹅自由游弋,不时有游客跟鸟儿“亲密互动”。

这是2024年1月23日拍摄的厦门五缘湾湿地公园及周边城市景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十几年前,五缘湾内分布着大片滩涂,是晒盐场、养殖场、垃圾场。由于人为筑堤养殖,滩涂淤积严重,加上地处厦门岛风口处,被认为不适合人居住。

2005年,五缘湾综合治理启动前期,各方围绕治理方案产生了分歧。厦门市政协原副主席潘世建回忆说,有人建议把湾区“一填了之”,卖地搞房地产,这样“来钱快、出政绩”。

厦门市委、市政府组织多场专家论证会,反复论证、权衡利弊,最终拍板决定——把最好的资源留给公众。

五缘湾不仅保留了原生水面,还打开海堤,引水入湾,清淤活水,实施陆海环境综合整治,留出大片湿地建设公园,构建人水对话的亲密空间,为市民提供了一处“城市绿肺”。

附近居民黄晓红深有感触地说:“我家就住在湿地公园边上,每天空余时间都会来公园走走,幸福感满满!”

厦门全市现有园林绿地1.8万公顷、林地6万多公顷。自2013年建成第一条城市绿道至今,每万人拥有城市建成区绿道长度1.66公里,基本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做到了“四季常青、四季有花、推窗望绿、移步易景”。

如此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属于幸福的厦门人,也属于每一个来厦门的游客。

2024年1月7日,2024厦门马拉松赛在厦门开跑,选手从起点出发。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位于厦门环东海域的“滨海浪漫线”上,常常能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跑者。“我在社交平台上刷到的这条‘最美环湾赛道’,这次专程来‘打卡’,海天一色,确实很棒!”来自山东的马拉松爱好者张先生春节前专门休了年假来“拥抱”厦门的海风。

就是这条“滨海浪漫线”所处的湾区,也曾淤积严重、垃圾遍地,曾有群众说“这里的垃圾一直延伸到海天相交处”。

改变在悄然发生。2006年开始,厦门市通过开展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养殖清退、滩涂清淤等工作。在一套综合整治的组合拳下,环东海域的水“活”起来了,长毛对虾、黄鳍鲷、中华白海豚等野生海洋生物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

党的二十大深刻阐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之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并作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部署。

在厦门,从“垃圾海平面”到“滨海浪漫线”的嬗变中,这座城市的文旅经济、绿色经济、数字经济、海洋经济也在加速发展,走出了一条“以环境优化增长、以发展提升环境”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生态好了,厦门依托海湾、海岸等资源,开发了海钓游、帆船游、游艇游等多元旅游产品,实现在保护中规范开发、有序利用的良好生态效益。

2023年,厦门旅游业强劲增长,接待旅游总人数近1.1亿人次,创历史新高。今年春节假期,厦门旅游订单同比增长65%,门票订单量同比翻了一番多。

2024年1月5日,一艘游轮在厦门海湾公园附近的海面上穿行。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海域综合整治的深入开展,在还碧海蓝天美景的同时,还换来了城市发展新空间。

环东浪漫线不远处,厦门科学城的核心区——同安新城正在拔节生长。

美峰创谷、银城智谷、环东云谷等科学城核心园区加速发展,美图秀秀、美亚柏科、腾讯云、网易等一大批行业龙头汇聚于此……

银城智谷产业园区有关负责人说,开园两年多来,园区重点围绕引进总部经济、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力,通过强化产业引领,全力建设产业发展新高地和产城融合新地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市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和能级持续提升。2012年至2022年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6.9%,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3600家,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2.2%。

2023年,厦门新业态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1.7倍,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增长65%。

高颜值生态、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

36年来,厦门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先保护后开发,以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网络构建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生态基底,不断提升经济绿色化程度,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态势,增强高质量发展潜力和后劲。

如今,一条串联厦门闹市区和山海湖的“空中巨龙”,正在成为人们领略厦门生态之美的新选择。

经过6年多的建设,全长200多公里的“山海健康步道”已初具规模,把“城市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市民游客沿着步道,可以“穿林海、登高峰、赏湖景、瞰海天”,共赏厦门生态宜居之美,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打造多元交流平台,厦门正在汇聚海洋环境生态保护的各方力量。2005年起,国家相关部委和厦门市政府联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等,共同主办厦门国际海洋周活动。

“18年间,厦门国际海洋周已成为集海洋大会论坛、海洋专业展会、海洋文化嘉年华于一体的国际性海洋年度盛会,吸引了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50多个重要国际组织参加。”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相关负责人说。

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崔永辉表示,下一步将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续讲好厦门生态保护故事,努力把厦门打造成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窗口,为国内外城市海洋生态保护贡献“厦门方案”。

修建新“天路”接续乡去九宮格共享空間村振兴 下庄来了一群年轻人_中国网

1月11日,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天路”上,毛相林(右三)给袁孝鑫(右一)等年轻人讲述修小班教學路的往事。

“我们也想开民宿,但就怕挣不到钱。”

“各位老辈子,开民宿的村民这个月都领到了分红,开民宿真的有搞头!”

农历正月初八,春节假期还没结束,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村委会主任袁孝鑫就召集村民召开院坝会,动员大家发展民宿。

去年,下庄“天路”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游客增多了,村里人气更旺了。然而,下庄只有十来家民宿,住宿接待能力急需提升。有的村民想开民宿,但担心赚不到钱,迟迟下不了决心。

2月5日,十多名开民宿的村民刚领取了6万多元的分红。袁孝鑫想趁热打铁,动员更多村民发展民宿。会上,王先均、黄玉高、吴军等7名村民表态,同意把农房改造成民宿。

接过“接力棒”

“90后”上任村委会主任

袁孝鑫今年32岁,去年10月,65岁的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毛相林卸任村委会主任职务,把“接力棒”交给了她。

一位“90后”,为何能成为下庄的村委会主任?

大学毕业后,袁孝鑫曾在重庆多家互联网企业工作。2022年,她辞去高薪,返乡创业。

回到下庄后,袁孝鑫开始学习扎染,创办“下庄布谷”扎染工坊,被评为巫山县第六批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这个女娃的思维很活跃,用一个布袋就把下庄‘带’到北京。”毛相林说,去年参加全国两会时,他背着袁孝鑫制作的印有“下庄天路”图案的扎染帆布袋,大家看见后觉得很有创意,都说要来下庄“天路”走一走、看一看。

在毛相林看来,袁孝鑫年轻、学历高、肯干事,有能力把事情干成,想到自己年事已高,便希望她去竞选村委会主任。

“我的第一反应是错愕。”袁孝鑫告诉记者,下庄在毛支书的带领下获得过巨大的荣誉,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自己年轻没当过村干部,在村里又是“小字辈”,怎么可能胜任村委会主任?

“孝鑫,你虽然年轻,但做事踏实,有发展产业带动村民增收的本事,还有宣传推广家乡的能力,现在村里发展旅游业,需要像你这样的年轻人把这个担子挑起来。”在巫山县驻下庄村工作队副队长方四财的劝说下,袁孝鑫经过反复考虑,终于答应参加竞选村委会主任。

在村民代表大会上,袁孝鑫全票当选为下庄村新一任村委会主任。

上任后,大大小小的村中事务,让袁孝鑫忙得不可开交,向村民宣传政策,引导村民发展产业,组织聚會开展环境整治……常常一天要接四五十个电话,晚上还经常熬夜加班。

然而,对这位年轻的村委会主任来说,最难的莫过于解决各种矛盾纠纷。

一次,村上的杨某因修入户路占了叔叔家的土地,两人吵得面红耳赤。袁孝鑫出面调解,劝导杨某绕道修路,却被他误认为是在“拉偏架”,她觉得十分委屈,又不知道该怎么办。

村里的老人为她支招:建议找到承接修路的施工队,在费用上为杨某适当“打折”,但前提是他绕道修路;劝说杨某的叔叔不要跟侄子计较,作为长辈要大度。最终,这对叔侄握手言和。

虽在乡村治理方面缺乏经验,但在产业发展上,袁孝鑫却有着独到的见解。

村民同意发展民宿后,觉得应该学习城里的酒店,把民宿装修得高档一些。袁孝鑫却认为,民宿装修要带有乡土气息。“游客是冲着‘土味’来的哩時租場地!”大伙儿听后,同意了她的观点。

在农产品的销售上,袁孝鑫认为要利用互联网打通销售渠道。脐橙上市时,她当起带货主播,在基地现场直播“吆喝”,帮助村民销售脐橙。

除了袁孝鑫外,下庄村干部还有不少年轻人:派驻村上的第一书记李智,是一名“8小樹屋0后”,为了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他定期到村民家入户走访,了解“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同时积极为下庄脐橙联系销路,壮大村集体经济;“00后”袁清生大学毕业后回到下庄,“90后”方黎退伍后也来到下庄,如今他俩都成了下庄的村干部,协助袁孝鑫处理村里事务。

1月12日,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杨慈正在自家农家乐里洗菜备餐。

投身“旅游热”

“80后”打造“夜市”

与袁孝鑫一样,“80”后杨慈返乡创业同样被家乡的发展所吸引。

杨慈今年41岁,下庄“天路”修通后,她便离开家乡,在巫山县城开过便利店,后来又做过服装生意,但收入并不高。

2018年,她辞掉工作,在家照顾小孩。这一年,父亲杨元鼎在老家开起了农家乐,成了下庄村首批发展旅游业的村民之一。

“城里的生意都不好做,更不要说在村里头。”杨慈本以为父亲的钱会打水漂,但让她没想到的是,第一年父亲就收入7万多元。

随着毛相林和下庄“天路”的事迹享誉全国,到下庄来参观、学习、旅游的人更多了。杨元鼎的农家乐也“背靠大树好乘凉”,年收入超过10万元。他在电话里让女儿回来看看,现在下庄热闹得很。

沿着“天路”而下,杨慈看到,父辈们当年修路经过的鱼儿溪、私钱洞建起了观景平台,村里新建了下庄人事迹陈列室、愚公讲堂等景点。看到家乡的变化,她也回村开了一家农家乐,投身家乡的“旅游热”。

但农家乐的规模不大,仅有3个房间可供游客留宿,大厅只能接待10桌客人。如何能引来更多的客人?

去年元旦,杨慈带着家人到重庆中心城区旅游。晚上路过夜市,那里的烟火气让她有了灵感。

“下庄的旅游缺少夜经济。虽然白天下庄村到处都是游客,但一到晚上,游客只能待在房间里看电视、玩手机。”杨慈想到,把农家乐打造成下庄的“小夜市”,让游客在晚上也有吃的玩的。

一个月后,杨慈利用农家乐的院坝建起露天烧烤摊,摆上二十来张餐桌。白天,农家乐为游客提供腊肉、腊猪脚等农家菜,晚上经营烧烤夜宵,营业时间延长到凌晨。为了丰富游客的体验,院坝内还会定期举行篝火晚会、露天KTV等活动。“夜市”营业以来,农家乐每月有1万多元的收入。

如今,巫山把下庄景区纳入到县里规划的南北两条旅游环线之中,经北环线,下庄可经大昌古镇,再到国家5A级景区小三峡,也可连通当阳大峡谷,再到国家5A级景区神农架;经南环线,下庄可通至巫山神女峰景区。得知这一消息,杨慈信心更足了,今后,下庄的旅游会越来越热。

看到村里的发展潜力,更多年轻人投身下庄产业发展:“80后”陈刚令,是重庆浙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在他的运营助力下,去年下庄脐橙产业收入超过1001對1教學万元;“00后”杨军是下庄旅游观光车队的司机,每天负责沿着“天路”将游客送达山下的村庄;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来到下庄采风,用下庄見證元素设计系列文创产品……

1月11日,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小,教师彭淦正在给学生上课。

助力乡村教育

“90后”到村小当老师

“90后”彭淦是下庄村走出去的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后在成都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财务。他从公司辞职回到家乡的村小任教,缘于一个电话。

2018年的一天,彭淦接到小学老师张泽燕的电话:“小彭,学校的老师都快退休了,你能不能回来教书?”

“我当时心里很纠结。”彭淦告诉记者,虽然在成都工作辛苦,但每月收入有7000多元,回乡教书收入会下降。思索再三,他决定先返乡探亲,在学校代几天课再说。

又一次回到母校,彭凎走进教室,黑板上一句熟悉的标语勾起他的回忆——“大人流血修路为我们,我们读书为下庄的明天。”

儿时,张泽燕曾用这句话激励他和同学们努力学习;现在,应该有時租場地人把这句话和老一辈修路的故事讲给下一代人听。

而一件小事,更让彭共享會議室凎下决心留在下庄。

课间休息时,学生们趁彭淦不注意,在他的茶杯上贴满卡通爱心的贴纸,还用歪歪扭扭的字迹写道:“彭老师,你能不能留下来教我们知识?”

彭淦看见后,双眼湿润,冲着这些学生点了点头。

2018年底,他辞掉工作,回到村小任教。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很多村民把孩子送往条件更好的乡中心校或外出求学。目前,下庄小学只有3个学生,但彭淦说,只要还有一个孩子,他都会守在这里。

工作之余,彭淦还在下庄人事迹陈列室“兼职”当讲解员。在陈列室二楼,摆放着父亲彭仁松与父辈们修建天路时风餐露宿的照片,他会结合自己的经历,把下庄的故事讲给游客听。

在下庄公共事务中,也活跃着更多年轻人的身影:“90后”黄平,是下庄修路队最年轻的机手,山体出现滑坡时,他驾驶挖掘机在“天路”上清除障碍;“95后”黄梅,是下庄人事迹陈列室的讲解员,每天向游客宣讲“天路精神”和毛相林先进事迹。

站在下庄村,抬头仰望,上辈人铺就的“天路”穿过巍巍青山通向山外;环顾四周,村庄生机勃勃,由年轻人参与修建的新“天路”正不断延伸……

追梦“老男孩”和他的农民工俱乐部_中国乡村振兴在线_国家查包養行情乡村振兴信息门户

2月13日,在河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石家庄市栾城区楼底农民工俱乐部成员在现场主持节目。

2月13日,河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一派欢歌笑语,往日机器轰鸣的车间被临时改造为演出舞台,李俊岐带着一群来自石家庄市栾城区楼底农民工俱乐部的“演员”,为春节期间坚守岗位的工人们送上一场精彩的慰问演出,共同迎接元宵佳节。

今年72岁的李俊岐是石家庄市栾城区楼底村村民,他酷爱文艺,作词谱曲、弹奏演唱样样在行。随着经济发展,楼底村周边工厂不断增多,外来务工包養平台推薦人员数量也随之快速增加。为更好地丰富大家业余文化生活,他和村里的文艺爱好者们于2011年11月成立了楼底农民工俱乐部,自费购置音乐器材、音响设备、服装道具等,“我原来在县文化馆工作过包養,后来辞职开工厂,一直有个文艺梦。”

俱乐部由开始的几个人发展到现在的67名成员,不光是附近村镇,还有很多石家庄市里和外县区的爱好者大老远跑过来加入俱乐部。表演队、战鼓队、民乐队、曲艺队,俱乐部成员分工明确,所有节目都是自己创作、编排、演出。

如今,楼底农民工俱乐部已经小有名气,李俊岐始终坚持以公益演出为主,偶尔有点收入会给俱乐部成员发放饭费或交通费。李俊岐说包養網:“我一直坚持文艺梦想,有朋友叫我‘老戏骨’,也可以称呼我追梦‘老男孩’。”

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 摄

1   2   包養網 3   4   5   6   7   8   9   10   >  

包養網比較

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丨簪花游古厝 品茶覓包養行情賞南音

  以文塑旅 以旅彰文

  原題目:福建泉州推進文旅融會,摸索堅持古城人文味和炊火氣——(引題)

  簪花游古厝 品茶賞南音(主題)

  包養國民日報記者 付文 陳世涵

  焦點瀏覽

  “蒼官影里三洲路,漲海聲中萬國商”,舊日的茂盛留在古城泉州的記憶中;南音、包養妹簪花、木偶戲,讓泉州仍然堅持包養著濃濃的炊火氣,成為游客慕名而來的“打卡地”。福建泉州在連續做好世界遺產維護的同時,積極推進文明和游玩深她在陽光下的美貌,著實讓他吃驚和驚嘆,但奇怪的是,他以前沒有見過她,但當時的感覺和現在的感覺,真的不一樣了。度融會,賡續汗青文脈,摸索非遺活化,助力文旅從“網紅”到“長紅”,推進文旅財產高東西的品質成長。

  海洋在腳下戛但是止,一條窄窄的石板棧橋伸向遼闊的陸地。近岸礁石上,千年前包養金額刻鑿的臺階仍清楚可見;昂首遠眺,作為航標塔的六勝石塔高高聳立。這里是位于福建省泉州市的石湖船埠,也是宋元泉州外港船埠的珍稀人證。緊挨石板棧包養橋,現在是石湖船埠六勝塔世界遺產點維護治理站。

  泉州古稱“刺桐城”,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節點。2021年7月25日,“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陸地商貿中間”勝利列進《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五十六項世界遺產。九日山祈風石刻、市舶司遺址、泉州府文廟、開元寺、洛陽橋等22處世界遺產點,見證著陸地商貿的繁榮,也訴說著泉州包涵開放的城市氣質。

  申遺勝利后,泉州在連續做好世界遺產維護的同時,積極推進文明和游玩深度融會,顯示出宏大成長潛力。2023年,泉州完成游玩總支出1002.4億元,同比增加68.9%;招待國際外游客8652.97包養意思萬人次,同比增加53.9%。近日,記者前去泉州,調研泉州文旅走紅的流量password。

  城市“微更換新的資料”,保存汗青文脈與人世炊火包養價格ptt

  早上6時許,金魚巷還在薄霧覆蓋中,77歲的鄭衛治就早早提上籃子往菜場。金魚巷長約270米,寬闊平展、路面整潔,鄭衛治在這條冷巷里曾經生涯了30多年。

  上午10時,小路開端升騰起炊火氣。成群結隊的游客,在巷口的金魚裝潢包養軟體圖案處攝影紀念。走出巷口,向南幾十米,即是中山路。中山路兩旁的騎樓建筑頗有特點,游客散步此中,舒服悠閑。朝天門、泉廟門、德濟門等城門原址,靜靜訴說著古城的汗青;黃同益綢緞紗莊、上包養網海年夜華書店、羅克拍照館,原樣匾額保存,講述著這里的繁榮貿易史。

  從上空俯瞰,6.41平方公里的古城內,開元寺、泉州府文廟、南外宗正司遺址等8處世界遺產點如明珠般參差其間,豐盛的汗青遺存、清楚的古城肌理、冷冷清清的人群,都能讓人窺見往昔“蒼官影里三洲路,漲海聲中萬國商”的茂盛氣象。

  但是,已經的泉州古城并非現在的樣子容貌。管線混亂架設,衡宇老化嚴重,一到雨天,街面上臟水橫流。良多原住居平易近選擇了分開,販子氣味越來越淡。

  2017年,依照“微攪擾、低沖擊”的包養網dcard準繩,古城改革任務開端。立面晉陞,管線下地,空中展裝,夜景優化,文明元素融進景不雅design。

  “古城維護是一個體系性工程,需求在賡續汗青包養條件文脈的同時,保存原有的炊火氣。”泉州市古城維護成長批示部批包養網推薦示長朱啟平先容,一方面,古城內的浩繁文包養網明遺產必需以維護為主;另一方面,古城基本舉措措施不完美、建筑風采破舊、路況未便、業態式微,也制約著古城的進一個步驟成長。

  “我們維護的不只是古包養合約城建筑自己,更是與古城共生共存的生涯氣味,還有千百年間孕育而成的文包養價格包養網站明傳承。”泉州府文廟文物維護治理處主任何振良說。

  2021年,泉州市鯉城區成立古城維護成長任務專班,將轄區分紅重點維護區、風采維護區、古城區核心把持地帶等區域,分類維護管控。從泉州市文物局增設世界遺產科,專人專職停止計劃治理,到樹立文物維護項目庫,儲蓄、實行超120個文物維護項目,再到扶植“福建省文物維護單元平包養軟體安監管平臺(鯉城區)”,多部分配合守護文物平安……古城風采仍然,離不開迷信的計劃和治理。

  與此同時,泉州還經由過程以修代租等方法,完成了多處汗青建筑的維護性收儲和盤活,引進咖啡廳、文創商品店等新業態,為古城帶來了客流,也增添了居平易近支出。近年來,泉州市完成中山中路及周邊29條街巷市政綜合晉陞,今朝正在推動中山南路及周邊46條街巷整治。

  “曩昔,人們想著搬出古城。看著現在的古城,誰還想分開呢?”鄭衛治說。

  活態應用,讓非遺文明走進千家萬戶

  明快的樂曲中,舞臺上的木偶頓、挫、停、擺、彈、轉,舉措趁熱打鐵。端茶倒水,杯中水滿而一滴未灑。木偶戲經典劇目《年夜名府》的扮演,不時惹起包養網現場不雅眾的驚嘆與掌聲。

  “‘一口說盡千古事,雙手舞出百萬兵’,說的就是木偶戲。”扮演停止,掌中木偶戲非遺傳承人李云鋒從幕后出來,向不雅眾先容,木長期包養偶戲又稱“布袋戲”,被列進首批國度級非物資文明遺產名錄。

  近年來,一批年青人參加維護、傳承掌中木偶戲的行列,為這門陳舊的藝術注進了新穎的血液。“我地點的晉江市掌中木偶藝術維護包養傳承中間職員此刻以30多歲的年青包養行情報酬主,每年表演不下400場。”李云鋒說。

  代代相傳的身手,不只是一出木偶戲。

  夜幕來臨,人們陸陸續續走進金魚巷11號,在南音閣前就座,品清茶賞南音。每周,南音閣城市舉辦4次公益表演。

  南音有“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之稱,是泉本來應該是這樣的,可她的靈魂卻莫名的回到了十四歲那年,回到了她最後悔的時候,給了她女大生包養俱樂部重新活過來的機會。會這樣嗎?州人小時辰常聽的綿長吟唱,也是離村夫腦海中的無盡鄉愁。擔任打理南音閣的鄭回答。 “奴婢對蔡歡家了解的比較多,但我只聽說過張家。”澤峰出生南音世家,家中自祖父開端唱南音。

  “今朝,泉州擁有世界級非遺6項、國度級非遺36項、省級非遺128項包養管道,是全國首批國度級文明生態維護區閩南文明生態維護區焦點區。”泉州市文旅局副局長何奕斌先容,泉州不只樹立了12個非遺館、166個非遺傳習所、1000個非遺展現點,每年還會舉行兩期全市非遺傳承人培訓班,輔助傳承人拓展市場,專門組織“我有事要和媽媽說,所以就去找媽媽聊了一會兒,”他解釋道。短錄像培訓班,讓非遺走進更包養留言板遼闊的人群。

  包養網泉州不竭讓游客冷艷,離不開對非遺文明的傳承苦守和兼容立異。“正音書院”文明會客堂展開公益非遺展演,吸引游客體驗非遺文明;晉江木偶機會,讓我父母明白,我真的想通了。而不是勉強微笑。”她對著蔡修笑了笑,神色平靜而堅定,沒有半點不情願。新編講義劇《愚公移山》《九色鹿與捕蛇者》等走進校園;鯉城區組織“世界級非遺泉州提線木偶+南音平易近宿專場”,摸索非遺活化的新方法。針對戲曲、南音等非遺文明的傳承,泉州市建立1000萬元專項資金停止攙扶。

  “我們正在改革建築泉州工藝美術文明園,打算活化泉州37個工藝美術傳統藝種,讓更多非遺身手‘活起來’。”朱啟平說。

  業態更換新的資料,助力文旅財產從“網紅”到“長紅”

  “一曲落雨聲,伴我到兒時,它就包養合約站在屋頂上看著我們長年夜。”穿行在泉州紅磚古厝,不經意昂包養俱樂部首,陽臺上或俏皮或威猛的滴水獸,是不少泉州人配合的回想。

  現在,一個個滴水獸“躍”上一間間文創商舖的貨架。“我們追蹤關心泉州城市肌理中的各類細節,將包養網當地特點元素融進產物design,打造泉州的城市IP。”鯉物文創brand開創人黃躍昆說,“我想經由過程文創,將這座城市的日常生涯包養故事、文明寶躲分送朋友給更多人。”

  工具塔日歷、泉州花燈、閩南磚雕、泉州金蒼繡……“這兩年,像泉州府、魚里風景、樂城之旅、西街游客中間等文創企業的發賣量都在不竭晉陞。”泉州市文旅局資本開闢科任務職員先容,2023年開端,泉州市陸續舉行城市禮品design等文創競賽,經由過程年夜賽推進文創進級,將文明積淀凝集成精緻的文創產物,完成世界遺產的發明性轉化與立異性成長。

  對文創行業的支撐,是泉州推動文包養網旅財產高東西的品質成長的一個正面。

  在梧林傳統村,200多幢承載鄉愁的百年建筑散落其間,游客冷冷清清。放眼看往,傳統簪花已成為泉州文旅新風氣。無論是在百年榕樹下,仍是古厝街巷里,到處可見頭戴簪花的游客。

  “不少游客由於‘簪花熱’而來,來了之后才發明,梧林不只要簪花。”梧林傳統村游客中間擔任人許萍秋先容,梧林村鼎力引進文創、非遺、演藝、研學等文旅新業態,慢慢成長成為村落文明游玩熱點目標地,游客多少數字逐年攀升。

  以前,“白日看廟,早晨睡覺”,曾是良多游客的感觸感染。此刻,“白日都雅,早晨好玩”成了泉州游玩的新標簽。夜晚的中山路,南少林技擊、拍胸舞、青獅扮演等輪流演出,沉醉式表演讓游客戀戀不捨;“五腳架”藝術闤闠、老榕樹下的音樂舞臺,陣陣歌聲讓市平易近游客慢下腳步;木偶、戲班戲、南音、高甲戲等劇團都增添了夜間表演的場次……“泉州文旅正向全時游玩邁進,夜間文旅花費集聚區不竭增添,晉陞了泉州游玩熱度。”泉州市文旅局相干擔任人說。

  “若何完成‘長紅’成長,是每個‘網紅城市’都在思慮的題目。保持游客至上、貼心辦事、品德第一的理念,是‘流量’轉化為‘留量’的要害。”泉州市委常委、宣揚部部長劉林霜表現,泉州將聚焦“宋元中國·海絲泉州”brand定位,以包養女人打造世界遺產維護應用典范城市為目的,加大女大生包養俱樂部力度汗青文明遺產的維護、傳承與應用。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查包養網心得开幕会_中国网

   

2024年3月5日(星期二)上午9时,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

赵乐际:

各位代表: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应出席代表2956人。今天的会议,出席2872人,缺席84人,出席人数符合法定人数。

2024-03-05 09:03:20

赵乐际:

现在我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

2024-03-05 09:03:30

赵乐际:

请全体起立。唱国歌。

2024-03-05 09:03:52

赵乐际:

请坐下。

2024-03-05 09:04:37

赵乐际:

各位代表:今天的全体会议有4项议程。

2024-03-05 09:05:07

赵乐际:

现在进行第一项议程,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下面请国务院总理李强同志作报告。

2024-03-05 09:05:46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2024-03-05 09:06:07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2024-03-05 09:13:19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本届政府依法履职的第一年。面对异常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付出艰辛努力,新冠疫情防控实现平稳转段、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圆满完成,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2024-03-05 09:17:28

中国网:

——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6万亿元,增长5.2%,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城镇新增就业1244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2%。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2%。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2024-03-05 09:17:35

中国网:

——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有序布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一批重大产业创新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产大飞机C919投入商业运营,国产大型邮轮成功建造,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比重超过60%。

2024-03-05 09:17:49

中国网:

——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国家实验室体系建设有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第四代核电机组等高端装备研制取得长足进展,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前沿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技术合同成交额增长28.6%。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2024-03-05 09:18:05

中国网:

——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央层面基本完成,地方层面有序展开。加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政策。自贸试验区建设布局进一步完善。出口占国际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实际使用外资结构优化,共建“一带一路”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更为彰显。

2024-03-05 09:18:17

中国网:

——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粮食产量1.39万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能源资源供应稳定。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经济金融重点领域风险稳步化解。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2024-03-05 09:18:30

中国网:

——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开展,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地表水和近岸海域水质持续好转。“三北”工程攻坚战全面启动。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历史性超过火电,全年新增装机超过全球一半。

2024-03-05 09:18:50

中国网:

——民生保障有力有效。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脱贫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增长8.4%。加大义务教育、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等财政补助力度,扩大救助保障对象范围。提高“一老一小”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6600多万纳税人受益。加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供给,惠及上千万家庭。

2024-03-05 09:19:39

中国网:

回顾过去一年,多重困难挑战交织叠加,我国经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成绩来之不易。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不仅实现了全年预期发展目标,许多方面还出现积极向好变化。特别是我们深化了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积累了克服重大困难的宝贵经验。实践充分表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有勇气、有智慧、有能力战胜任何艰难险阻,中国发展必将长风破浪、未来可期!

2024-03-05 09:19:50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一年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

2024-03-05 09:20:07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一年来,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针对严峻挑战和疫后经济恢复特点,我们统筹稳增长和增后劲,突出固本培元,注重精准施策,把握宏观调控时、度、效,加强逆周期调节,不搞“大水漫灌”和短期强刺激,更多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用力,全年经济运行呈现前低中高后稳态势。围绕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延续优化一批阶段性政策,及时推出一批新政策,打出有力有效的政策组合拳。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加强重点领域支出保障,全年新增税费优惠超过2.2万亿元,增发1万亿元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货币政策精准有力,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两次下调政策利率,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普惠小微、绿色发展等贷款大幅增长。出台支持汽车、家居、电子产品、旅游等消费政策,大宗消费稳步回升,生活服务消费加快恢复。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制定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较快增长。因城施策优化房地产调控,推动降低房贷成本,积极推进保交楼工作。制定实施一揽子化解地方债务方案,分类处置金融风险,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2024-03-05 09:21:07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一年来依靠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增强城乡区域发展新动能

2024-03-05 09:21:23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一年来,依靠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增强城乡区域发展新动能。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全面部署推进新型工业化。出包養台稳定工业经济运行、支持先进制造业举措,提高重点行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推动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工业企业利润由降转升。数字经济加快发展,5G用户普及率超过50%。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进一步放宽放开城市落户条件,增强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6.2%。强化农业发展支持政策,有力开展抗灾夺丰收,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完善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在落实区域重大战略方面推出一批新举措,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区域发展协调性、平衡性不断增强。

2024-03-05 09:21:50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一年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

2024-03-05 09:22:01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一年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出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总体工作方案,清理一批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分别推出支持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发展政策,建立政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加强违规收费整治。深化财税金融、农业农村、生态环保等领域改革。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近30%。完善吸引外资政策,拓展制度型开放。扎实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与共建国家贸易投资较快增长。

2024-03-05 09:22:47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一年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2024-03-05 09:23:02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一年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抓好水土流失、荒漠化综合防治。加强生态环保督察。制定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政策。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启动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建设。积极参与和推动全球气候治理。

2024-03-05 09:23:24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一年来着力抓好民生保障,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2024-03-05 09:34:06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一年来,着力抓好民生保障,推进社会事业发展。聚焦群众关切,办好民生实事。高度重视稳就业,出台支持企业稳岗拓岗政策,加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促进服务,脱贫人口务工规模超过3300万。强化义务教育薄弱环节建设,做好“双减”工作,国家助学贷款提标降息惠及1100多万学生。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措施,扎实做好流感、支原体肺炎等传染病防治。实施职工医保普通门诊统筹。加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老年助餐服务。提高优抚标准。强化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有效应对海河等流域特大洪涝灾害,做好甘肃积石山地震等抢险救援,加强灾后恢复重建。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旅游市场全面恢复。群众体育蓬勃开展,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成功举办,我国体育健儿勇创佳绩。

2024-03-05 09:34:26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一年来全面加强政府建设,大力提升治理效能

2024-03-05 09:34:39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一年来,全面加强政府建设,大力提升治理效能。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当好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提高政府履职能力。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10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25部,实施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自觉依法接受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注重调查研究,努力使政策和工作符合实际、贴近群众。优化督查工作机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纠治“四风”,有力推进金融单位、国有企业等巡视整改工作。创新和完善城乡基层治理。扎实做好信访工作。狠抓安全生产和应急管理,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推动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平安中国建设取得新进展。

2024-03-05 09:34:50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一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

2024-03-05 09:35:02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一年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习近平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访多国,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多双边活动。成功举办中国-中亚峰会、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等重大主场外交活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深化拓展全球伙伴关系,在解决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中国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4-03-05 09:35:12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2024-03-05 09:35:26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过去一年取得的成绩,根本在于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结果。

2024-03-05 09:36:03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和挑战,尽心竭力做好工作,决不辜负人民期待和重托

2024-03-05 09:36:15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地区热点问题频发,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我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国际循环存在干扰。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公共服务仍有不少短板。一些地方基层财力比较紧张。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重点领域改革仍有不少硬骨头要啃。生态环境保护治理任重道远。安全生产的薄弱环节不容忽视。政府工作存在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一些改革发展举措落实不到位。有的干部缺乏担当实干精神,消极避责、做表面文章。一些领域腐败问题仍然多发。我们一定直面问题和挑战,尽心竭力做好工作,决不辜负人民期待和重托!

2024-03-05 09:36:29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2024-03-05 09:36:45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政府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2024-03-05 09:36:54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必须增强信心和底气

2024-03-05 09:37:06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综合分析研判,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仍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我国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完备的供给优势、高素质劳动者众多的人才优势,科技创新能力在持续提升,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在加快壮大,发展内生动力在不断积聚,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必须增强信心和底气。同时要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充分准备。只要我们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紧紧抓住有利时机、用好有利条件,把各方面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一定能战胜困难挑战,推动经济持续向好、行稳致远。

2024-03-05 09:37:21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2024-03-05 09:37:34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024-03-05 09:37:44

中国网:

提出上述预期目标,综合考虑了国内外形势和各方面因素,兼顾了需要和可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并与“十四五”规划和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相衔接,也考虑了经济增长潜力和支撑条件,体现了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的要求。实现今年预期目标并非易事,需要政策聚焦发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面齐心协力。

2024-03-05 09:37:57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取向

2024-03-05 09:38:51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稳是大局和基础,各地区各部门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谨慎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清理和废止有悖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规定。进是方向和动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破,特别是要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强化宏观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政策工具创新和协调配合。

2024-03-05 09:39:03

中国网: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综合考虑发展需要和财政可持续,用好财政政策空间,优化政策工具组合。赤字率拟按3%安排,赤字规模4.06万亿元,比上年年初预算增加1800亿元。预计今年财政收入继续恢复增长,加上调入资金等,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规模28.5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1万亿元。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为系包養網 花園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现在很多方面都需要增加财政投入,要大力优化支出结构,强化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和基本民生财力保障,严控一般性支出。中央财政加大对地方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适当向困难地区倾斜,省级政府要推动财力下沉,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严肃财经纪律,加强财会监督,严禁搞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坚决制止铺张浪费。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真正精打细算,切实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用出实效来。

2024-03-05 09:39:16

中国网: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加强总量和结构双重调节,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优化融资增信、风险分担、信息共享等配套措施,更好满足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

2024-03-05 09:39:28

中国网: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围绕发展大局,加强财政、货币、就业、产业、区域、科技、环保等政策协调配合,把非经济性政策纳入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强化政策统筹,确保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各地区各部门制定政策要认真听取和吸纳各方面意见,涉企政策要注重与市场沟通、回应企业关切。实施政策要强化协同联动、放大组合效应,防止顾此失彼、相互掣肘。研究储备政策要增强前瞻性、丰富工具箱,并留出冗余度,确保一旦需要就能及时推出、有效发挥作用。加强对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评估,以企业和群众满意度为重要标尺,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精准做好政策宣传解读,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

2024-03-05 09:39:37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2024-03-05 09:39:46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完成今年发展目标任务,必须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集中精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强化系统观念,把握和处理好重大关系,从整体上深入谋划和推进各项工作。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继续固本培元,增强宏观调控针对性有效性,注重从企业和群众期盼中找准工作着眼点、政策发力点,努力实现全年增长目标。坚持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在坚守安全底线的前提下,更多为发展想办法、为企业助把力。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以发展思维看待补民生短板问题,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根本上说,推动高质量发展要靠改革。我们要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深化改革开放,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持续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的更大成效。

2024-03-05 09:39:55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2024-03-05 09:40:05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

2024-03-05 09:40:53

中国网:

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着力补齐短板、拉长长板、锻造新板,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加快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加强标准引领和质量支撑,打造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制造”品牌。

2024-03-05 09:41:08

中国网:

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产业创新工程,完善产业生态,拓展应用场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巩固扩大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领先优势,加快前沿新兴氢能、新材料、创新药等产业发展,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开辟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鼓励发展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优化产业投资基金功能。加强重点行业统筹布局和投资引导,防止产能过剩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2024-03-05 09:41:20

中国网:

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支持平台企业在促进创新、增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大力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我们要以广泛深刻的数字变革,赋能经济发展、丰富人民生活、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2024-03-05 09:41:30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

2024-03-05 09:41:40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坚持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一体统筹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一体部署实施,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动力。

2024-03-05 09:41:50

中国网:

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各级各类教育的生命线。制定实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开展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改善农村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深化“双减”,推动学前教育普惠发展,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办好特殊教育、继续教育,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大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实施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优化学科专业和资源结构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增强中西部地区高校办学实力。大力发展数字教育。弘扬教育家精神,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厚植人民幸福之本,夯实国家富强之基。

2024-03-05 09:41:59

中国网:

加快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强化基础研究系统布局,长期稳定支持一批创新基地、优势团队和重点方向,增强原始创新能力。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需要,部署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集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社会创新资源,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加强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研究。完善国家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发挥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辐射带动作用。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化布局,推进共性技术平台、中试验证平台建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支持有实力的企业牵头重大攻关任务。加强健康、养老等民生科技研发应用。加快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深化科技评价、科技奖励、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健全“揭榜挂帅”机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举措。广泛开展科学普及。培育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精神,涵养优良学风。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营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2024-03-05 09:42:11

中国网:

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推进高水平人才高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建设,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完善拔尖创新人才发现和培养机制,建设基础研究人才培养平台,打造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积极推进人才国际交流。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优化工作生活保障和表彰奖励制度。我们要在改善人才发展环境上持续用力,形成人尽其才、各展其能的良好局面。

2024-03-05 09:42:22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

2024-03-05 09:42:31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统筹消费和投资,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2024-03-05 09:42:41

中国网:

促进消费稳定增长。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实施数字消费、绿色消费、健康消费促进政策,积极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新的消费增长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鼓励和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提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推动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扩容提质,支持社会力量提供社区服务。优化消费环境,开展“消费促进年”活动,实施“放心消费行动”,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实施标准提升行动,加快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标准体系,推动商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改善生活需要。

2024-03-05 09:42:56

中国网: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重点支持科技创新、新型基础设施、节能减排降碳,加强民生等经济社会薄弱领域补短板,推进防洪排涝抗灾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各类生产设备、服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重包養網價格大工程项目。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000亿元。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额度分配向项目准备充分、投资效率较高的地区倾斜。统筹用好各类资金,防止低效无效投资。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着力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落实和完善支持政策,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拆除各种藩篱,在更多领域让民间投资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

2024-03-05 09:43:06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2024-03-05 09:43:19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4-03-05 09:43:30

中国网:

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都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要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打造更多世界一流企业。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做强做优主业,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建立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制度。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进一步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扩大发债融资规模,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分类帮扶支持。实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动,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积极支持企业家专注创新发展、敢干敢闯敢投、踏踏实实把企业办好。

2024-03-05 09:43:40

中国网:

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制定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标准指引。着力推动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方面制度规则统一。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出台公平竞争审查行政法规,完善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监管规则。专项治理地方保护、市场分割、招商引资不当竞争等突出问题,加强对招投标市场的规范和管理。坚持依法监管,严格落实监管责任,提升监管精准性和有效性,坚决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2024-03-05 09:49:49

中国网:

推进财税金融等领域改革。建设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先行区。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落实金融体制改革部署,加大对高质量发展的财税金融支持。深化电力、油气、铁路和综合运输体系等改革,健全自然垄断环节监管体制机制。深化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药卫生、养老服务等社会民生领域改革。

2024-03-05 09:50:14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

2024-03-05 09:50:25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互利共赢。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2024-03-05 09:50:47

中国网:

推动外贸质升量稳。加强进出口信贷和出口信保支持,优化跨境结算、汇率风险管理等服务,支持企业开拓多元化市场。促进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健康发展,优化海外仓布局,支持加工贸易提档升级,拓展中间品贸易、绿色贸易等新增长点。积极扩大优质产品进口。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出台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创新发展政策。加快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办好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数贸会等重大展会。加快国际物流体系建设,打造智慧海关,助力外贸企业降本提效。

2024-03-05 09:50:56

中国网:

加大吸引外资力度。继续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扩大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鼓励外资企业境内再投资。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保障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招标投标、标准制定,推动解决数据跨境流动等问题。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保障,打造“投资中国”品牌。提升外籍人员来华工作、学习、旅游便利度。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赋予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更多自主权,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2024-03-05 09:51:06

中国网:

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的落实落地。稳步推进重大项目合作,实施一批“小而美”民生项目,积极推动数字、绿色、创新、健康、文旅、减贫等领域合作。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

2024-03-05 09:51:17

中国网:

深化多双边和区域经济合作。推动落实已生效自贸协定,与更多国家和地区商签高标准自贸协定和投资协定。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推动加入《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全面深入参与世贸组织改革,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让更多合作共赢成果惠及各国人民。

2024-03-05 09:51:26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2024-03-05 09:51:36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促进高水平安全,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标本兼治化解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维护经济金融大局稳定。

2024-03-05 09:51:47

中国网:

稳妥有序处置风险隐患。完善重大风险处置统筹协调机制,压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地方属地责任,提升处置效能,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优化房地产政策,对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要一视同仁给予支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统筹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和稳定发展,进一步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妥善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严防新增债务风险。稳妥推进一些地方的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

2024-03-05 09:52:03

中国网:

健全风险防控长效机制。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加快构建房地产发展新模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完善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分类推进地方融资平台转型。健全金融监管体制,提高金融风险防控能力。

2024-03-05 09:52:15

中国网:

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完善粮食生产收储加工体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推进国家水网建设。强化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加大油气、战略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加快构建大国储备体系,加强重点储备设施建设。提高网络、数据等安全保障能力。有效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支撑国民经济循环畅通。

2024-03-05 09:52:24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4-03-05 09:52:34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2024-03-05 09:52:45

中国网:

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推动大面积提高单产。适当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在全国实施三大主粮生产成本和收入保险政策,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力度,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扩大油料生产,稳定畜牧业、渔业生产能力,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加强病虫害和动物疫病防控。加大种业振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实施农机装备补短板行动。严守耕地红线,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加强黑土地保护和盐碱地综合治理,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补助水平。各地区都要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我们这样一个人口大国,必须践行好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始终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2024-03-05 09:52:57

中国网:

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支持脱贫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强化易地搬迁后续帮扶。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常态化帮扶机制,让脱贫成果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

2024-03-05 09:53:07

中国网:

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启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省试点。深化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农垦、供销社等改革,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培养用好乡村人才。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改善农村水电路气信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充电桩、冷链物流、寄递配送设施建设,加大农房抗震改造力度,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4-03-05 09:53:21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

2024-03-05 09:53:32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2024-03-05 09:53:41

中国网:

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我国城镇化还有很大发展提升空间。要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战略行动,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把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摆在突出位置,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完善“人地钱”挂钩政策,让有意愿的进城农民工在城镇落户,推动未落户常住人口平等享受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培育发展县域经济,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使县城成为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注重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加快完善地下管网,推动解决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停车等难题,加强无障碍、适老化设施建设,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新型城镇化要处处体现以人为本,提高精细化管理和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享有更高品质的生活。

2024-03-05 09:54:00

中国网:

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东北全面振兴、中部地区加快崛起、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等战略,提升东北和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力。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经济发展优势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抓好标志性项目在雄安新区落地建设。持续推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边疆地区建设,统筹推进兴边富民行动。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制定主体功能区优化实施规划,完善配套政策。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

2024-03-05 09:58:51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2024-03-05 09:59:01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2024-03-05 09:59:11

中国网:

推动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强化固体废物、新污染物、塑料污染治理。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组织打好“三北”工程三大标志性战役,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加强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持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健全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充分调动各方面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性。

2024-03-05 09:59:21

中国网: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城乡建设发展绿色转型。落实全面节约战略,加快重点领域节能节水改造。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相关市场化机制,推动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促进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研发应用,加快形成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美丽中国先行区,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2024-03-05 09:59:32

中国网: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扎实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核查能力,建立碳足迹管理体系,扩大全国碳市场行业覆盖范围。深入推进能源革命,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和外送通道建设,推动分布式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新型储能,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发挥煤炭、煤电兜底作用,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用能需求。

2024-03-05 09:59:42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2024-03-05 10:00:02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今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履行好保基本、兜底线职责,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4-03-05 10:00:12

中国网:

多措并举稳就业促增收。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要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加强财税、金融等政策对稳就业的支持,加大促就业专项政策力度。落实和完善稳岗返还、专项贷款、就业和社保补贴等政策,加强对就业容量大的行业企业支持。预计今年高校毕业生超过1170万人,要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优化就业创业指导服务。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农民工等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残疾人等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分类完善灵活就业服务保障措施,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坚决纠正各类就业歧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完善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适应先进制造、现代服务、养老照护等领域人才需求,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努力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

2024-03-05 10:01:14

中国网: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继续做好重点传染病防控。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推动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完善国家药品集中采购制度,强化医保基金使用常态化监管,落实和完善异地就医结算。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以患者为中心改善医疗服务,推动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着眼推进分级诊疗,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加强县乡村医疗服务协同联动,扩大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常见病用药种类。加快补齐儿科、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医疗护理等服务短板。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中医优势专科建设。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筑牢人民群众健康防线。

2024-03-05 10:01:26

中国网:

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月最低标准提高20元,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完善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在全国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积极发展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加强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加大农村养老服务补短板力度。加强老年用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银发经济。推进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健全生育支持政策,优化生育假期制度,完善经营主体用工成本合理共担机制,多渠道增加托育服务供给,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做好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救助。加强残疾预防和康复服务,完善重度残疾人托养照护政策。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统筹防止返贫和低收入人口帮扶政策,把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织密扎牢。

2024-03-05 10:01:41

中国网:

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和档案等事业。深入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完善网络综合治理,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提高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服务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加强文物系统性保护和合理利用。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化中外人文交流,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加大体育改革力度。做好2024年奥运会、残奥会备战参赛工作。建好用好群众身边的体育设施,推动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

2024-03-05 10:01:51

中国网:

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推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着力夯实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救灾基层基础,增强应急处置能力。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加强重点行业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压实各方责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做好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防范应对,加强气象服务。严格食品、药品、特种设备等安全监管。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强化城乡社区服务功能。引导支持社会组织、人道救助、志愿服务、公益慈善等健康发展。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推动信访工作法治化。加强公共法律服务。强化社会治安整体防控,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2024-03-05 10:02:03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全面履行好政府职责

2024-03-05 10:02:19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新征程新使命,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各级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把党的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方面全过程。要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全面履行好政府职责。

2024-03-05 10:02:29

中国网: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严格遵守宪法法律。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加强审计监督。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制定政策要遵循规律、广聚共识、于法有据。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更好发挥作用。发扬自我革命精神,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反腐,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政府工作人员要遵守法纪、廉洁修身、勤勉尽责,干干净净为人民做事。

2024-03-05 10:05:22

中国网:

全面提高行政效能。围绕贯彻好、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优化协同高效,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坚持正确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勇于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积极谋划用好牵引性、撬动性强的工作抓手,在抓落实上切实做到不折不扣、雷厉风行、求真务实、敢作善为,确保最终效果符合党中央决策意图,顺应人民群众期待。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大兴调查研究,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加快数字政府建设。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提高政务服务水平。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一步精简文件和会议,完善督查检查考核,持续为基层和企业减负。落实“三个区分开来”,完善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广大干部要增强“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并切实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善作善成,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新业绩。

2024-03-05 10:06:51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民族、宗教和侨务工作

2024-03-05 10:07:04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和改进侨务工作,维护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合法权益,汇聚起海内外中华儿女共同致力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2024-03-05 10:07:13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国防和军队建设

2024-03-05 10:07:23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过去一年,国防和军队建设取得新的成绩和进步,人民军队出色完成担负的使命任务。新的一年,要深入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贯彻新时代军事战略方针,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打好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攻坚战。全面加强练兵备战,统筹推进军事斗争准备,抓好实战化军事训练,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构建现代军事治理体系,抓好军队建设“十四五”规划执行,加快实施国防发展重大工程。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优化国防科技工业体系和布局,加强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深入开展“双拥”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2024-03-05 10:07:55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港澳台工作

2024-03-05 10:08:03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示,我们要继续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持依法治港治澳,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支持香港、澳门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2024-03-05 10:08:13

中国网:

我们要坚持贯彻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反对“台独”分裂和外来干涉,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坚定不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增进两岸同胞福祉,同心共创民族复兴伟业。

2024-03-05 10:08:22

中国网:

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外交工作

2024-03-05 10:08:33

中国网:

国务院总理李强5日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反对霸权霸道霸凌行径,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中国愿同国际社会一道,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4-03-05 10:08:42

中国网:

李强最后表示,使命重在担当,奋斗创造未来。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

2024-03-05 10:08:53

赵乐际:

现在进行第二项议程,审查国务院关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2024-03-05 10:09:01

赵乐际:

计划报告和计划草案已经印发,请审查。

2024-03-05 10:09:26

赵乐际:

现在进行第三项议程,审查国务院关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审查202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

2024-03-05 10:13:09

赵乐际:

预算报告和预算草案已经印发,请包養網审查。

2024-03-05 10:13:14

赵乐际:

现在进行第四项议程,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的议案。

2024-03-05 10:16:16

赵乐际:

下面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李鸿忠同志作说明。

2024-03-05 10:16:27

李鸿忠:

各位代表:我受全国人大常委会委托,作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的说明。

2024-03-05 10:16:39

李鸿忠:

一、关于修法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2024-03-05 10:19:02

李鸿忠:

国务院组织法是关于国务院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1982年12月4日,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也是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现行的国务院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根据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对国务院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作出规定,对于保障国务院依宪依法履行职责发挥了重要作用。施行40多年来,国务院组织法一直没有修改过。

2024-03-05 10:19:07

李鸿忠: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大力推进党和国家机构改革进程,党和国家机构职能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党的二十大强调,“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对推进政府组织机构法定化作出明确部署。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有必要在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修改国务院组织法,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等重要内容载入国务院组织法,将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精神和成果通过法律规定予以体现,进一步健全国务院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为建设人民满意的法治政府、创新政府、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2024-03-05 10:19:25

李鸿忠:

(一)修改国务院组织法是新时代国务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

2024-03-05 10:22:27

李鸿忠:

2018年宪法修正案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明确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的二十大对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提出明确要求。《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要求载入国家机构组织法,健全党的领导的制度规定。修改国务院组织法的首要政治要求,就是明确国务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明确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国务院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

2024-03-05 10:22:38

李鸿忠:

(二)修改国务院组织法是国务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制度保障

2024-03-05 10:22:47

李鸿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国家的名称,我们各级国家机关的名称,都冠以“人民”的称号,这是我们对中国社会主义政权的基本定位。国务院作为中央人民政府,是人民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产生的,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重要职责,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修改国务院组织法的一个核心内容,就是明确中央人民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2024-03-05 10:22:56

李鸿忠:

(三)修改国务院组织法是新时代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全面建设法治政府的重要方面

2024-03-05 10:23:07

李鸿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宪法是国家一切法律法规的总依据、总源头,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宪法规定了我国各级国家政权机关的性质地位、设置产生、职权划分和相互关系,明确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权组织形式,同时明确规定:“国务院的组织由法律规定”。修改国务院组织法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贯彻宪法的规定、原则和精神,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战略部署,加快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2024-03-05 10:23:16

李鸿忠:

(四)修改国务院组织法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举措

2024-03-05 10:23:25

李鸿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需要根据新的使命任务、新的战略安排、新的工作需要,不断调整优化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使之更好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修改国务院组织法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取得的制度创新成果和宝贵实践经验,与《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等制度规范做好衔接,以基本法律的形式做好顶层设计、夯实制度基础。

2024-03-05 10:23:45

李鸿忠:

二、关于修法的总体要求、重要原则和工作过程

2024-03-05 10:23:57

李鸿忠:

修改国务院组织法,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政府职责体系和组织结构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2018年宪法修正案有关规定,进一步健全国务院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不断提高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2024-03-05 10:24:07

李鸿忠:

修改工作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把坚决维护党中央包養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贯穿修法全过程和各方面。二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坚持守正创新,注重突出体现新时代的特点和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着眼新时代国务院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坚持系统观念,在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总体框架内与时俱进完善国务院相关制度。三是坚持依宪立法。发挥宪法在立法中的核心地位功能,严格遵循宪法确立的制度、原则和规定。

2024-03-05 10:24:19

李鸿忠: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务院组织法修改工作。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听取审议并原则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关于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有关问题的请示和汇报,为国务院组织法修改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和重要遵循。十四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职以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高度重视国务院组织法修改工作。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会同国务院办公厅、司法部等部门,在前期工作基础上根据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了调适性修改,研究提出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

2024-03-05 10:24:41

李鸿忠:

2023年10月、12月,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对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进行了两次审议,并决定将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常委会办公厅将修订草案印发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征求意见,组织部署全国人大代表研读讨论。修订草案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和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已经比较成熟。据此,形成了提请本次会议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

2024-03-05 10:24:56

李鸿忠:

三、关于修订草案的主要内容

2024-03-05 10:28:39

李鸿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共20条,主要修改内容如下:

2024-03-05 10:28:50

李鸿忠:

(一)增加国务院性质地位的规定。根据宪法规定,一是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二是规定国务院对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

2024-03-05 10:29:00

李鸿忠:

(二)明确国务院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要求,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修订草案增加一条规定,明确国务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依法行政。

2024-03-05 10:29:11

李鸿忠:

(三)完善国务院职权的表述。一是将国务院职权的表述修改为:国务院行使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的职权。二是根据宪法,增加规定“国务院统一领导全国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工作”。

2024-03-05 10:29:22

李鸿忠:

(四)完善国务院组成人员相关规定。一是进一步明确副总理、国务委员的职责。二是完善有关国务院组成人员的规定,增加规定国务院组成人员中包括“中国人民银行行长”。三是将国务院组成部门领导人员统一表述为“部长(主任、行长、审计长)”。四是根据实践做法,明确国务院副秘书长、国务院组成部门副职以及直属机构和办事机构的负责人由国务院任免。

2024-03-05 10:29:31

李鸿忠:

(五)完善国务院机构及其职权相关规定。一是在法律中明确“国务院组成部门”的概念。二是明确国务院各部、各委员会确定或者调整后及时公布国务院组成部门序列名单的程序。三是完善国务院设立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的原则。四是与新修改的立法法相衔接,完善规章制定主体的规定。

2024-03-05 10:29:43

李鸿忠:

(六)健全国务院会议制度。一是增加规定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的主要任务,并对会议讨论决定事项的公布作出规定。二是增加规定,国务院根据需要召开总理办公会议和国务院专题会议。

2024-03-05 10:30:02

李鸿忠:

(七)增加国务院依法全面正确履行职能的制度措施。一是国务院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二是国务院健全行政监督制度。三是对国务院组成人员的纪律要求。四是对国务院组成部门、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的工作要求。

2024-03-05 10:30:11

李鸿忠: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修订草案)》和以上说明,请审议。

2024-03-05 10:30:28

赵乐际:

各位代表:今天全体会议的各项议程已经进行完毕。现在休会。

2024-03-05 10:30:39

图片故事丨大别山下的茶乡女孩查包養app_中国网

3月26日,在河南省信阳市浉河区土门村,肖珺景与姥爷周祖宏(右)在自家茶厂炒茶。

春到大别山,绿意盎然,茶香四溢。“95后”女孩肖珺景每天忙着采茶、直播、跟客户谈合作。

包養

今年27岁的肖珺景从小在茶乡长大,家里世代制茶。姥爷周祖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信阳毛尖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父亲也是制茶高手。

2019年大学毕业后,肖珺景回包養網到家乡开始钻研制茶。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信阳毛尖,肖珺景结合当地风土人情,拍摄了一系列短视频,科普茶功效、推广茶文化。目前她在短视频平台已收获2万多粉丝。“我想传承推广好信阳毛尖非遗手工炒制技艺,让更多人了解和热爱茶文化。”肖珺景说。

新华社记者 郝源 包養平台推薦

包養網價格   

擘画鹭岛新画卷——习近平生态文明去九宮格思想的“厦门实践”_中国网

厦庇五洲客,门纳万顷涛。

行走在厦门,人们总会与美景不期而遇:筼筜湖白鹭翩跹起舞,鼓浪屿绿树红瓦交映,五缘湾海天浑然一色……

“抬头仰望是清新的蓝,环顾四周是怡人的绿。”习近平总书记对厦门充满感情,珍惜这里的一草一石。当年,从来到厦门市工作,到担任福建省领导,再到后来在中央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对厦门生态环境保护作出的一系列部署,已结出累累硕果。

作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先行实践地,30多年来,鹭岛儿女牢记嘱托,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系统治理、久久为功,以高水平海洋生态修复助力高质量发展,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画卷。

锚定长远目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人居奖、国家森林城市……这些美誉,都是属于厦门的。但厦门的美,却并非一直如此。

2024年1月24日,游人在厦门鼓浪屿沙滩上游玩(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1985年,国务院批准将厦门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岛。这年夏天,习近平同志风尘仆仆从河北正定南下厦门履新,担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

彼时的厦门,虽然是个沿海城市,但市容市貌很旧,有人形容“厦门像一个美丽的姑娘,却穿了一身破旧的衣裳”。而污染严重的筼筜湖给厦门人摆出了一道难题:如何处理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经济发展一定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吗?

习近平同志经过深入调研思考,对这一问题有着清醒的认识:“我来自北方,对厦门的一草一石都感到是很珍贵的。”

“能不能以局部的破坏来进行另一方面的建设?我自己认为是很清楚的,厦门是不能以这种代价来换取其他方面的发展。”

方向明确,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最爱月斜潮落后,满江渔火列筼筜。”筼筜湖,原先是深入厦门岛的内湾渔港,“筼筜渔火”是厦门历史上的八大景之一。

这是2024年1月24日拍摄的厦门筼筜湖及周边城市景观(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经过围海造田、筑堤围湖,筼筜港变成了近乎封闭的筼筜湖。工业和生活污水大量排入,水体发黑发臭,周边百姓叫苦不迭。“筼筜湖何时不再黑臭?”当地群众发出了治理筼筜湖的呼声。

“筼筜湖要治理,截污、清淤、建污水处理厂,哪样不是硬骨头?那时候厦门刚设立经济特区,恨不得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太难了!”81岁的张益河是筼筜湖治理的亲历者之一,见证了筼筜湖从污水溢流、鱼虾绝迹到鸥鹭翔集、重现光彩的巨变。

1988年3月30日,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了一场专题会议,主题就是加强筼筜湖综合治理。

在这次会上,厦门市成立了筼筜湖治理领导小组,明确了“市长亲自抓治湖”“市财政今明两年每年拨1000万元”,并创造性地将治湖方略总结为“依法治湖、截污处理、清淤筑岸、搞活水体、美化环境”20字方针。

“投入1000万元是什么概念?这相当于当时厦门一年基建投入的十分之一。”张益河感慨,“筼筜湖治理,开始动真格了!”

截污处理,祛除“病根”——环湖周边工业企业全部关停、外迁,修建污水处理厂和实施环湖截污等工程,通过改造分流污水管和污水泵站以及多处排洪沟沟口,提升湖区水质。

搞活水体,畅通“经脉”——技术人员因地制宜,创造出“引潮活水”技术。通过建设西堤闸门和导流堤,利用自然潮差,引西海域海水入湖,搞活水体。

清淤筑岸,根治“顽疾”——污染物经年沉积,淤泥不清,水质难保障。筼筜湖开始大规模清淤,淤泥处理后筑岸,堆起湖心岛,不仅因此改善了水质,还大大提升了防汛能力。

1992年,筼筜湖上迎来一场久违的龙舟赛。“那天,厦门市民聚集在筼筜湖两岸,不仅为比赛欢呼,更为筼筜湖的治理成效鼓掌。”张益河回忆说。

30多年来,厦门历届市委、市政府遵循习近平同志确立的工作方针,接续开展五轮筼筜湖综合整治工作,共投入资金约20亿元。

如今的筼筜湖水清岸绿、鱼翔浅底,被称为厦门的“城市会客厅”,市民和游客流连湖边,看候鸟翩跹,尽享生态之美。

2024年1月24日,市民在位于厦门筼筜湖边的南湖公园开展娱乐活动。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筼筜湖是厦门生态环境之变荡开的第一朵涟漪。从当年那次综合治理专题会议开始,36年来,厦门渐次开启了西海域、五缘湾、环东海域、杏林湾、马銮湾等湾区综合整治及九龙江等流域协同治理,从山顶到海洋开展全域生态修复,铺展开一幅高素质高颜值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的“厦门画卷”。

路径清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按照总书记当年的嘱托,我们坚持在山上绿化造林,才有了现在的绿水青山。”谈起习近平同志两次来到军营村教學的情景,71岁的高泉国老人记忆犹新。

这是2024年1月26日拍摄的厦门市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同安区莲花镇军营村位于厦门市最为偏远的西北部,海拔近千米,曾是厦门最贫穷小樹屋的村庄之一。20世纪80年代,为了炒制茶叶、发展茶产业,村民们纷纷上山砍伐森林,山上成了一片片光秃秃的“癞痢头”。

1986年,习近平同志来到这个山村,经过一番深入调研,给当地提出了要多种茶、多种果,保持水土不流失的要求。

让高泉国想不到的是,时隔11年,已经担任省领导的习近平同志再次来到这个偏远的山村,进一步提出:“多种茶、种果,也别忘了森林绿化,要做到山下开发,山上‘戴帽’。”

“山上‘戴帽’”就是限制人为乱砍滥伐,而“山下开发”则是利用当地高山地理条件,发展多种特色生态农业。

坚持绿化造林,把绿色资源作为发展资源。村里生态环境好了,高山茶的品质更优,再不愁销路。村里开起了农家乐、民宿,发展了星空营地、拓展基地等,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如今的军营村,潺潺溪水穿村而过,山上茶园满目青翠,成了游客们争相打卡的“网红村”。

从在厦门治理筼筜湖,到在省里工作期间提出“生态省”建设,再到后来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路走来,习近平同志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逐步深化,在中华大地生根开花。

“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我深有感情。离开福建以后,我也一直关注福建。在这里工作期间的一些思考和探索,在我后来的工作中仍在思考和深化,有些已经在全国更大范围实践了。”2021年在福建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动情地说。

放眼未来,以历史担当谋划长远发展——

在厦门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主持编制了《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这个发展战略,是我国地方政府最早编制的一个纵跨15年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在其中,习近平同志深深思考这座城市的永续发展之路。

这份在近40年前制定的战略,专设了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专题,并将良好生态作为厦门发展战略的重要目标,这在全国开了先河。

谋长远之势,行长久之策。

在厦门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工作,提出了一系列至今看来都十分先进的理念。

到省里工作后,习近平同志依然牵挂着厦门的生态文明建设,明确提出厦门要实行跨岛发展战略,成为生态省建设的排头兵。

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同志始终对厦门充满深情、寄予厚望,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为厦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为厦门的发展理念之变、发展方式之变指明方向。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36年来,厦门以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共建共享生态城市,探索出一条促进人海和谐的生态文明实践路径。

坚持系统观念: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

厦门市是一个典型的海湾型城市,全市陆域面积1699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仅333平方公里,尤其是厦门岛更是以158平方公里的面积承载了全市近一半人口。长期以来,“地少人多”的市情,决定了厦门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压力大,航运、养殖、旅游等各种用海矛盾突出。

2002年,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明确提出厦门城市规划由海岛型向海湾型转变的思路。

落实这一重要指示要求,厦门市2002年以来相继开展海沧湾(西海域)、五缘湾、杏林湾、同安湾、马銮湾等5个湾区综合整治与开发工程,打造环绕厦门的“美丽蓝湾”。

这是2024年1月24日拍摄的厦门杏林湾一带湿地景观(无人机全景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全市海域养殖退出25.8万亩(约172平方公里),推动传统渔业生产转型升级,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空间,取得良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36年来,厦门坚持系统治理,营造优美海湾人居环境。根据全市海域“湾中有湾”的特点,在国内沿海地区率先提出湾区综合整治理念,在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上累计投入1056亿元,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海湾型城市。

2024年1月24日拍摄的厦门马銮湾生态三岛公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每到周末,位于厦门西海域西北端的马銮湾生态三岛公园和南岸带状公园里,前来休闲的周边居民络绎不绝。他们有的席地野餐,有的放飞纸鸢。偶有鱼儿跃出水面,尾鳍荡开粼粼水波,交流便会引来摄影爱好者快门“咔咔”作响。

在马銮湾湾区内,类似的“口袋公园”并不鲜见,总绿地面积超过4平方公里。马銮湾环湾岸线形成了“万株凤凰木、千米花廊、百景共赏、十里花道”的亮丽风景线,生态与景观兼备的城市自然系统逐步形成。

很难想象,这片人在景中、景在海上的湾区美景曾经“鱼塘密布、泡沫翻天”。“20多年来,我们通过退垦还海、流域治理、生态补水等方式,完成了马銮湾的生态修复工程。”马銮湾新城片区指挥部常驻副总指挥蔡德进说,如今的马銮湾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8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大于50%,已成为厦门市民和游客新的“网红打卡点”。

因海而生、凭海而兴、与海共荣。36年来,厦门坚持充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沙则沙、宜湿则瑜伽場地湿,正着力构建从山顶到海洋的全域保护治理大格局。

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地察看红树林长势和周边生态环境时强调:“红树林保护,我在厦门工作的时候就亲自抓。党的十八大后,我有过几次指示。这是国宝啊,一定要保护好。”

红树林,素有“海上森林”“海洋卫士”之称,具有极高的生态服务价值。如今,漫步厦门环东海域的下潭尾红树林公园,一片片红树林枝叶繁茂,如同一块块镶嵌在海面上的翡翠。然而,这片近85公顷的人工红树林,是在消失20多年后才得以重现这片海域。

2024年1月23日拍摄的厦门市翔安区下潭尾红树林公园(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回忆起20多年前的下潭尾,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副教授杨盛昌感慨说:“那时候,人来了都会被海水的臭味熏走。”由于盲目围海、无序养殖,这片海域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当地原生的红树林一度消失殆尽。

2005年,在厦门市政府的委托下,厦门大学红树林科研团队开始在下潭尾种植试验林。经过10多年的持续努力,终于让这里的红树林重新扎根繁盛起来。如今,这里的动植物多样性显著提升,更是成为了市民和游客亲近自然的海洋科普教育基地。

联合国秘书长海洋事务特使彼得·汤姆森曾两次到访下潭尾公园,对这里红树林保护和复种“印象非常深刻”,并将其作为典范在世界各地的演讲中多次引用。

“厦门是属于祖国的、属于民族的,我们应当非常重视和珍惜,好好保护,这要作为战略任务来抓好。”在厦门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从全局高度提出切合厦门实际的具体措施。

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体现在海里,根子在陆上”。36年来,厦门历届市委市政府通过系统治理、协同治理,打通上下游、协调左右岸,不断塑造厦门生态“高颜值”。

在厦门五缘湾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骑马山片区,一只栗喉蜂虎雄鸟(右)给两只雌鸟喂食昆虫(2023年5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位于厦门岛外的翔安区大宅村,历来是被称为“风头水尾”的干旱缺水地区。这里的村民却发展起了火龙果等种植产业。

记者看到,村民家里厨房、厕所、洗涤用水等原本直排海湾的污水,统一被集中净化处理,处理后的尾水顺管道流进村旁的几个池塘中。在这里,多种水生植物持续净化水体,远程控制智能灌溉系统从这里抽取水源,浇灌村里火龙果田。

“通过将污水‘变废为宝、吃干榨净’,我们收获了环境优美、产业兴旺等成倍的效益。”大宅村村民、火龙果种植户陈海云高兴地说,“水质好了,小时候池塘里常见的田螺这几年又多起来了!”

厦门在海洋生态保护过程中注重“关口前移”,推进流域治理、城市和农村污水治理、入海排放口整治等,严控和削减陆源污染物。着力扩大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推动全市污水处理能力与自来水供水能力相当;推动全域治理农村污水,完成1216个自然村的污水提升治理……

经过持续努力,全市海域环境质量不断向好。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主要流域国控和省控断面、小流域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保持100%,入海排放口水质达标率达到99.3%,“蓝天白云、清水绿岸、碧海银滩”成为厦门的亮丽招牌。

36年来,厦门人在实践中认识到,改革创新是破解海洋生态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中矛盾问题的强大动力,坚持改革创新、树立制度的力量,是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同志在厦门工作期间,把“依法治湖”作为筼筜湖综合治理20字方针中第一条,探索了以法治理念、法治方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

厦门始终坚持法治先行,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水平。1994年厦门获得经济特区立法权以后,制定的第一部实体性地方法规就是《厦门市环境保护条例》。

此后,厦门先后出台《厦门经济特区生态文明建设条例》等30余部与生态环境建设和资源保护有关的法规规章。2003年组建起全国首支有行政编制的海洋综合执法队伍,建立了海上联合执法的机制,进一步筑牢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全方位法治保障。

2024年1月25日,工作人员在厦门西堤海上环卫码头吊运海漂垃圾(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从被动污染治理到资源有偿使用和建立生态保护补偿赔偿机制,从单一环境保护到建立生态环境市场化治理机制,从部门各管一摊到“多规合一”业务协同平台建立,厦门的多项改革经验逐步在全国推广。

天蓝海阔、水清岸绿,一座座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夜晚到处是灯火辉煌。习近平总书记称赞道:“如今,海风海浪依旧,厦门却已旧貌换新颜。”

绘就崭新画卷: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相得益彰

“30多载春风化雨,今天的厦门已经发展成一座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之城,新经济新产业快速发展,贸易投资并驾齐驱,海运、陆运、空运通达五洲。今天的厦门也是一座高颜值的生态花园之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17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出席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向全世界推介这座“高素质、高颜值”之城。

一城春色半城花,万顷波涛拥海来。

五缘湾位于厦门岛东北角,这里的湿地公园是厦门最大的湿地生态公园之一。公园里,三五成群的黑天鹅自由游弋,不时有游客跟鸟儿“亲密互动”。

这是2024年1月23日拍摄的厦门五缘湾湿地公园及周边城市景观(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姜克红 摄

十几年前,五缘湾内分布着大片滩涂,是晒盐场、养殖场、垃圾场。由于人为筑堤养殖,滩涂淤积严重,加上地处厦门岛风口处,被认为不适合人居住。

2005年,五缘湾综合治理启动前期,各方围绕治理方案产生了分歧。厦门市政协原副主席潘世建回忆说,有人建议把湾区“一填了之”,卖地搞房地产,这样“来钱快、出政绩”。

厦门市委、市政府组织多场专家论证会,反复论证、权衡利弊,最终拍板决定——把最好的资源留给公众。

五缘湾不仅保留了原生水面,还打开海堤,引水入湾,清淤活水,实施陆海环境综合整治,留出大片湿地建设公园,构建人水对话的亲密空间,为市民提供了一处“城市绿肺”。

附近居民黄晓红深有感触地说:“我家就住在湿地公园边上,每天空余时间都会来公园走走,幸福感满满!”

厦门全市现有园林绿地1.8万公顷、林地6万多公顷。自2013年建成第一条城市绿道至今,每万人拥有城市建成区绿道长度1.66公里,基本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做到了“四季常青、四季有花、推窗望绿、移步易景”。

如此良好的生态环境,不仅属于幸福的厦门人,也属于每一个来厦门的游客。

2024年1月7日,2024厦门马拉松赛在厦门开跑,选手从起点出发。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位于厦门环东海域的“滨海浪漫线”上,常常能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跑者。“我在社交平台上刷到的这条‘最美环湾赛道’,这次专程来‘打卡’,海天一色,确实很棒!”来自山东的马拉松爱好者张先生春节前专门休了年假来“拥抱”厦门的海风。

就是这条“滨海浪漫线”所处的湾区,也曾淤积严重、垃圾遍地,曾有群众说“这里的垃圾一直延伸到海天相交处”。

改变在悄然发生。2006年开始,厦门市通过开展环东海域综合整治建设工程,加快推进养殖清退、滩涂清淤等工作。在一套综合整治的组合拳下,环东海域的水“活”起来了,长毛对虾、黄鳍鲷、中华白海豚等野生海洋生物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中。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

党的十八大以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會議室出租动。

党的二十大深刻阐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之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并作出“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大部署。

在厦门,从“垃圾海平面”到“滨海浪漫线”的嬗变中,这座城市的文旅经济、绿色经济、数字经济、海洋经济也在加速发展,走出了一条“以环境优化增长、以发展提升环境”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生态好了,厦门依托海湾、海岸等资源,开发了海钓游、帆船游、游艇游等多元旅游产品,实现在保护中规范开发、有序利用的良好生态效益。

2023年,厦门旅游业强劲增长,接待旅游总人数近1.1亿人次,创历史新高。今年春节假期,厦门旅游订单同比增长65%,门票订单量同比翻了一番多。

2024年1月5日,一艘游轮在厦门海湾公园附近的海面上穿行。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

海域综合整治的深入开展,在还碧海蓝天美景的同时,还换来了城市发展新空间。

环东浪漫线不远处,厦门科学城的核心区——同安新城正在拔节生长。

美峰创谷、银城智谷、环东云谷等科学城核心园区加速发展,美图秀秀、美亚柏科、腾讯云、网易等一大批行业龙头汇聚于此……

银城智谷产业园区有关负责人说,开园两年多来,园区重点围绕引进总部经济、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文化创意等产业发力,通过强化产业引领,全力建设产业发展新高地和产城融合新地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厦门市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和能级持续提升。2012年至2022年期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6.9%,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超3600家,规模以上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42.2%。

2023年,厦门新业态快速发展,新訪談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出口增长1.7倍,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增长65%。

高颜值生态、高品质生活、高质量发展。

36年来,厦门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先保护后开发,以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系统修复、生态网络构建为城市发展创造良好生态基底,不断提升经济绿色化程度,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态势,增强高质量发展潜力和后劲。

如今,一条串联厦门闹市区和山海湖的“空中巨龙”,正在成为人们领略厦门生态之美的新选择。

经过6年多的建设,全长200多公里的“山海健康步道”已初具规模,把“城市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市民游客沿着步道,可以“穿林海、登高峰、赏湖景、瞰海天”,共赏厦门生态宜居之美,共享城市发展成果。

打造多元交流平台,厦门正在汇聚海洋环境生态保护的各方力量。2005年起,国家相关部委和厦门市政府联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处等,共同主办厦门国际海洋周活动。

“18年间,厦门国际海洋周已成为集海洋大会论坛、海洋专业展会、海洋文化嘉年华于一体的国际性海洋年度盛会,吸引了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50多个重要国际组织参加。”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相关负责人说。

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崔永辉表示,下一步将坚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续讲好厦门生态保护故事,努力把厦门打造成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窗口,为国内外城市海洋生态保护贡献“厦门方案”。

画家来到去九宮格會議村里 村民拿起画笔(文化产业赋能乡村)_中国网

“零799艺术区”俯瞰。

陈云发在绘画。

江口村廊桥景观。

以上图片均为本時租报记者王丹摄

春风徐徐,远山披上绿意。“咚咚咚!”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叫醒了陈云发。张佰桥站在门口:“老陈,走!上山写生去!”

陈云发今年65岁,是江西省萍乡市湘东区江口村的农民,张佰桥是湘东区美术协会主席。自从“零799艺术区”来到村里,他俩就成了好朋友,陈云发也一步步圆了他的“画家梦”。

“0799”是萍乡市的电话区号。几年前,萍乡市安源区的一处旧工厂里开有18个艺术工作室,聚集了张佰桥等一批艺术家,形成了名为“零799艺术区”的艺术聚落。艺术家们在此创作,筹建美术馆、举办公益展览。后来,旧工厂面临搬迁,18个艺术工作室怎么办?风景秀美的江口村,进入艺术家们的视野。

沿着萍水河驱车在省道上,青山掩映,流水潺潺,江口村便坐落在河岸边。江口村是一个建制村,有10个自然村1700余人。“曾经,河里一股煤油味,省道通车前,出村都靠摆渡船,建起江口大桥前,出村要绕好长一段路。”陈云发回忆。后来,建了桥,通了车,修了进村路,整治了河岸,江口村越来越秀美。

就这样,在一座小山坡上,100多天,“长”出20余栋白房子和名为“白空间”的湘东区美术馆。2020年10月,30多名艺术家搬进江口村,小山村变身“艺术村”。

“白色,意味着包容。任何色彩在白色小樹屋背景的映衬下都会显得很突出,我们希望更好地呈现艺术之美。”张佰桥说。随着艺术家来到村子,也带来更多关于“美”的展陈。

一手托着调色盘,一手举着画笔,眼前一个画架,陈云发常常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过去,陈云发以种田和做泥瓦工为生。艺术区建设期间,陈云发家中的几间房子被张佰桥租来存放画具。艺术家们创作时,陈云发也在旁边看。后来,张佰桥送瑜伽場地给陈云发一套画具,“感兴趣,就時租場地跟着学!”

河边、田间、山上,艺术家去写生,陈云发也跟着去。美术馆建成后,每年定期面向公众开设免费培训课程,陈云发总是积极参加。艺术家们还常常到湘东区各乡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面向乡村教师的“艺术大讲堂”。

渐渐地,陈云发从“陈师傅”变成了“陈老师”。第一年,他只是简单家教地模仿,把看到的景象直接用色块“搬”到画板上;第二年,他的画板上,有了更多样的调色、更细腻的笔触;第三年,他有了自己的绘画创意和表达,用张佰桥的话说,“已经有向主观创作过渡的趋势”。舞蹈教室

3年来,陈云发已经卖出50多幅画,还有8幅作品入选美术馆的展览,2幅被收藏。改变同样发生在张佰桥身上,过去3年,他的作品几乎全部和乡村有关,“越来越喜欢待在村子里,和大半村民都相识”。

乡村给艺术家们以丰富灵感,艺术也给村庄带来了人气。

2022年,江口村依托现有资源,修建完善了鸬鹚烟雨艺术景区、研学中心等文化空间。此外,江口村还搞起了全域旅游,成立强村富民公司,发展农旅研学,让山水艺术嵌入文旅产业。

江口村党总支书记杨文九宮格群介绍,几名村民在艺术家们的培训下成为扎染、版画、陶艺等方面的研学老师,在家门口就能就业。短短两三年,江口村集体经济收入从不教學到10万元增至2023年的107万元,农文旅产业带动400余名村民就业增收。

眼下,萍乡市第四届零799艺术作品展正在“白空间”举办,吸引不少人前来参观。“画展里有我的3幅作品。参展作品都有门槛和标准,我画得还不够好,要继续画嘞!”陈云发笑着说。

■记者手记

文化赋能,需要“贴地生长”

一处栖于旧工厂的艺术聚落,为搬迁挪地,该何去何从?一个风景秀美的偏远山村,文化资源匮乏,该如何发展?

江口村“零799艺术区”的实践,给出了一种探索。

采访中,江口村党总支书记杨文群讲起村子曾经交通不便,出村得走几里地,再过河,后搭车。为此,他带着村民种荷花、养龙虾,“把村子打扮得美美的”,为发展乡村旅游打下基础。艺术区“搬家”时沿河选址,就选中了江口村。

乡村发展,要挖掘自身禀赋。在记者采访过的文化赋能乡村发展的案例中,要么是村子本身文化遗产丰厚,在保留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以挖掘,要么是村庄的基础设施健全、人居环境良好——如此,吸引了文化产业入驻。

文化赋能,需要“贴地生长”。艺术家张佰桥和村民陈云发的互动便是生动写照。张佰桥说,来到江口村后,对村庄的认识、与村民的交往,成为他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陈云发则在农闲时拿起画笔,吃上文旅饭,开启新生活。扎根乡土的文化产业才能焕发勃勃生机,乡村发展需要更多热爱这片土地的人。

还要看到,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发展过程中要注重加强引导、统筹规划,避免千篇一律。唯有如此,方能促进文化与乡村的和谐共生、双向奔赴。